【饮食】南洋之宝|叻沙叻在够复杂 名称来自梵文十万嘅意思
咖喱、辣椒、姜花、南姜、香茅、红葱头、辣椒、虾膏、洋葱、叻沙叶、巴拉盏、罗望子、亚参果、椰奶……一连串长长嘅香料配料名称,其实只系组成叻沙汤底嘅冰山一角。叻沙,呢种星马国食,无论香料、配料、味道、风格,各处地方各处味,简直可以用变化莫测嚟形容。

红红黄黄橙橙嘅叻沙,睇到就已经猛吞口水。
十万种香料?
唔同嘅香料组合,变化成唔同味道嘅汤底。唔同嘅地方,又混调出唔同嘅口味,做成谜一样嘅世界。咖喱叻沙、亚参叻沙、古晋叻沙、吉打叻沙、江沙叻沙、怡保叻沙、玻璃市叻沙、吉兰丹叻沙、登嘉楼叻沙、柔佛叻沙……品种多不胜数,你听过未听过都有。咁又唔使奇怪,叻沙系个大世界,复杂就系佢原来嘅初心。
叻沙,又叫喇沙,马来语名Laksa,这词源于古印度梵文的 Laksha,是数量非常多的意思,其中Lakh就有十万的意思,哗!你话几浩瀚。早期东南亚一带,深受古印度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西部沿海至马来群岛一带,当地嘅饮食文化词汇中,都可以发现Laksa呢个词,或由呢个词所延伸而出嘅名称。

东马来西亚嘅阿庇市,满街都可以食到地道叻沙。
来自南洋娘惹?
不过词虽嚟自印度,但系喺印度嘅饮食文化中,却没有出现Laksa一词,甚至类似食物组合都从未出现过,估计系当时生活喺沿海或河边嘅马来人或其他东南亚民族,独自发展出混合各种香料、鱼类和面条嘅料理,因为多种食材汇聚,唔同味道交织融合,因此借用梵文中嘅Laksha一词,嚟表达超级无敌多嘅意思。
叻沙起源于南洋,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嘅美食代表。尽管真正起源已经是个谜,但有人流传,佢系嚟自南洋嘅娘惹料理。娘惹(Nyonya)系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国和缅甸嘅华人同马来人通婚生下嘅混血女性后裔。因为娘惹料理通常系家传,各家各户做法各有不同,口味就随着唔同地域发展,变化出唔同地方嘅特色。

砂拉越叻沙嘅汤头用咗马拉盏,同椰浆而成,红卜卜,香辣浓郁。
四大类型你要识
简单分类,可以分出四大类型:咖喱叻沙(Curry Laksa)、亚参叻沙(Asam Laksa)、东海岸叻沙(Pantai Timur Laksa)和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
咖喱叻沙:使用咖喱椰奶汤头,多搭配米粉同油面,新加坡最流行就系呢种;
亚参叻沙:是用鱼汤,味道又酸又辣,食落有鱼茸喺入面,所以有少少腥鲜,以槟城最具代表性;
东海岸叻沙:最大特色系用鱼汤加上椰浆做汤,汤头呈奶白色,较为浓稠,吉兰丹、登加楼就系以此驰名;
砂拉越叻沙:汤头用咗巴拉盏(或称马拉盏,Balacan)混合椰浆而成,香辣浓郁,汤头颜色十足红咖喱,但就冇印度咖喱香料嘅成分,好吊诡。
单单睇见上面四类嘅分别,系咪已经头都痛埋?其实使乜理咁多,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系好猫。叻沙,好食就得啦!

香港本地都有马来叻沙出品,即食汤底,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