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只的性情,个性与营养

2007年一份研究指出,每年数以百万的犬只因为行为问题而被弃养,送到收容所和安乐死。其中对人和动物有攻击性,破坏行为、不服从、屋内随处便溺和过度吠叫是最主要原因使到犬只被主人弃养。这些行为问题基本源于狗的性情和个性建立,所以狗的性情与个性的好与坏,是一只狗在家中被接纳和狗群相处的重要元素。犬只的性情与个性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遗传,2.营养、3.环境和4.社交和训练。虽然形成狗狗性情和个性有很多因素,但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有一丝关联和互相影响。 

例如1:犬只攻击倾向与居住环境,压力,社交有相互和间接的关系。而在营养,神经系统上,犬只行为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食物中的色氨酸是犬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前体,血清素的多寡会影响犬只的攻击性、自残和抗压性的发生率。所以食物中的营养素在可用性和相互作用会影响大脑中这些前体的可用性,改变犬只行为。 

例如2:犬只的性格和个性可以在父母当中遗传过来,每一个犬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性格,这是受其基因的影响。例如犬只DRD4和TH基因与犬只的攻击行为和多动症有关,这些基因可以直接影响犬只的性格,行为和个性。而基因的表达与DNA甲基化有重要关系。所以食物中的甲基供体物质是否充足,直接或间接影响犬只。

影响甲基化的营养素包括:维他命B2,B6、B12、叶酸、蛋氨酸、胆碱、欧米茄3脂肪酸、锌和硒等。常见的甲基供体食物:蛋类、动物内脏、贝类海产。 除此之外社交和训练亦是后天塑造犬只性格的重要元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犬只对人对其他犬只的相处。兽医Michael W. Fox医生指出幼犬在6至12星期,如果没有与人类互动和接触,在12至18星期后将难以与人成为伙伴,在日后训练上亦会举步维艰。所以想犬只亲人,信任人,主人需要在犬只出生5星期开始建立关系。

值得注意的地方,犬只是有领土意识,由犬只为中心向外伸展,分别为社交和私人距离,临界距离、躲避距离、领土和家园范围。每一种范围代表狗狗对他人或其他狗狗的接受和信任度,如果在未得到狗狗认同和接受的人或狗过早进入临界或社交和私人距离,这样会使犬只产生不安和压力,严重会引起犬只出现攻击或逃走行为,伤害他人或狗和自己。所以在带犬只进行社交或训练活动时,主人应先了解其狗狗各种范围距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轻则影响狗狗日后性情,重则身体受伤甚至死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