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边度嚟?你钟意酥皮定曲奇皮蛋挞?

蛋挞,香港名物。早午晚,三点三,全天候供应,全天候都食。
从街口饼店,到楼下茶餐厅,甚至茶楼酒家星级酒店都见踪迹。
两大门派,脆卜卜的牛油皮,嚓嚓声的酥皮,各有拥趸,媲美mirror。
无论你系酥粉定曲粉,唔该一齐坐定定,听听蛋挞的故事。

                                    曲奇皮蛋挞,元祖是英式Custard Tart,是摊冻来食的

来自英国皇室的茶点
讲蛋挞的故事,何妨先吃两口蛋挞。一个靓靓的酥皮蛋挞,是这模样的。小巧圆浑,蛋浆鲜黄,酥皮层次要多。咬一啖,嚓的一声,牙齿感受到酥脆,味蕾上有蛋浆的温暖、嫩滑和香甜。曲奇皮呢?大致和酥皮差不多,只是,咬下去没有酥皮的层次感,换来的是牛油烘焙的香气,乘着脆脆的曲奇皮绽放在口中。这美妙的味道和口感,背后是殖民地遗留下来的故事。都怪英国人,习惯三点三下午茶,也因着殖民香港,将这蛋挞文化带进来。据记载,蛋挞的原型来自英伦。英国作家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中便有记录,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用奶、糖、蛋及香料制作蛋挞。国王亨利四世更在宴会中以蛋挞来款客,是皇室的茶点。1841年,香港开埠,这用奶、糖、蛋及香料制作的蛋挞,也在英人社交圈子中出现,不过稍作改良,用吉士做馅,曲奇饼皮,摊冻来吃,称为Custard Tart。

                                    新鲜出炉的蛋挞,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广州人发明,自
                                    此蛋挞热食成了主流。

上世纪初的出炉蛋挞
对对对。最先的蛋挞,是曲奇皮蛋挞,也没有「出炉蛋挞」这概念,因为外国人不惯食热辣辣的东西。出炉蛋挞这事,其实是爱吃热辣辣食物的广东人创出来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广州已是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百货公司之间,为了竞争生意,会供应茶点等吸引客人。厨师更以「星期美点」作招徕。据载,1927年真光酒楼率先推出蛋挞,还标榜热辣出炉。这出炉蛋挞一出,大受欢迎,震动整个广州食坛,蛋挞慢慢成了风潮,红遍省城。上世纪四十年代,蛋挞更由广州传入香港,最初仍是曲奇皮款式,只在酒店及高级餐厅等出售。

                                    酥皮蛋挞是中西饮食文化混血儿,也成了香港蛋挞文
                                    化代表。               


战后酥皮蛋挞现江湖
直到战后,才有冰室饼师,以中式酥皮混调牛油做挞皮,中西合璧的酥皮蛋挞,于是面世。由于口感酥脆,更为华人接受,因此走红,大受欢迎,逐渐和曲奇皮蛋挞分庭抗礼,成为两大门派,各有拥趸。2014年6月,蛋挞更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变成美食传奇。今天,街头巷尾都有蛋挞踪影,无论是酥皮或曲奇皮,都已成为市民大众日常生活一部分。网上更有全港蛋挞关注组的社群出现,天天讨论哪家蛋挞好吃。你呢?有没有自家的心水蛋挞?是酥粉还是曲粉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