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雅 - 中医学奥秘 神奇的把脉 | 中大说中医

在中医诊断疾病的各种方法中,「把脉」可算是最富神奇色彩的一环。医师只需要三根手指头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凝神片刻,就能说出病人身体的大概情况。到底医师如何通过把脉得知病人的内在问题?把脉背后的原理又是甚么?

文:陈诗雅 图:资料图片

中医认为,「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把脉」就是用手指去感知脉的搏动,从而了解人体内部气血与脏腑的状态。

  医师一般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按压病人手腕的桡动脉,这三个位置分别称为「寸」(食指)、「关」(中指)、「尺」(无名指)。左、右手的寸关尺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把脉时,医师需要平心静气、凝神贯注地感受脉搏的跳动,分辨脉象的速度、节律、位置、强弱、形态、流利度等等。经过历代医家的经验累积,脉象的分类逐渐丰富,由晋代王叔和《脉经》提出的24种脉象,到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扩展为27种脉象,而其后李中梓《诊家正眼》总结成28种脉象。

  然而,熟读各种脉象的特征是不是就学懂把脉?答案当然不是!手指下的感觉,任凭再精准的言词也难以具体描述,就如《脉经》所言:「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滑脉的「如盘走珠」究竟是甚么感觉?只有亲手按过,才真正明白滑脉的特点,亦只有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分辨脉象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的道理。

  中医是实践性学科,要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多实践,而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课程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十分切合中医学习的核心理念。

•常见脉象•

  简单的脉搏跳动,为何能感知为这么多不同的脉象?就以几个常见脉象作为例子来说明吧!

1. 浮脉

《濒湖脉学》:「浮脉惟从肉上行」,意思是轻按即得、位置比较表浅的脉象,反映疾病的位置在表。

2. 沉脉

《濒湖脉学》:「筋骨之间软滑匀」,意思是需要用力重按至筋骨处才能感受到脉的搏动,反映疾病的位置在里。

3. 滑脉

《濒湖脉学》:「滑脉如珠替替然」,意思是脉象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多为痰湿、实热等病证,亦可见于怀孕妇女。

4. 弦脉

《濒湖脉学》:「弦来端直似丝弦」,意思是脉象应指紧挺,如按琴弦,多见于气滞证。

香港中文大学
中医学院高级讲师
注册中医师
陈诗雅博士
 

滑脉为常见于孕妇的脉象。
滑脉为常见于孕妇的脉象。
陈诗雅博士
陈诗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