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索罟湾——鱼类养殖区发源地 | 猛料阿Sir讲古

  行政长官刚发表的2025年《施政报告》第243段「推动渔农业发展」,指出「海洋经济潜力庞大,渔业是其中一环。政府会在新鱼类养殖区发出养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网箱供业界租用,目标在15年内将本地海鱼养殖产量增加十倍;亦会推动现代化水产养殖。」

  「欲食海上鲜,莫惜腰间钱」,海鲜一向是贵价和价钱浮动,所以有「海鲜价」这有趣形容词,而深水石斑是人所共知的「好鱼」,本地歇后语是「好瘀」——丢脸。

  以往在海鲜需求未饱和及海洋未受到严重污染前,从海上捕鱼是获取海上鲜最好及唯一的方法,而香港吃海鲜出名的地方人所共知是鲤鱼门、流浮山、三门仔和西贡等,而离岛则有长洲和南丫岛索罟湾等。

  在六七十年代南丫岛索罟湾是乘私家游艇去吃海鲜最有名的地方,当地最早经营海鲜酒家是「周记」,因酒家和很多大拖艇有紧密联系,获得供应最新鲜和最上乘的海鲜,由于生意好,但始终供应未能配合客人的需要,因捕回来的海鲜种类未必是客人想吃的那种,他们便想到在大木艇的水仓养着海鱼,供客人挑选,比今天养在鱼缸供客人挑选更有特色和风味,而一些未被客人挑选的小鱼更「无意中」养大了。

  凭着这些经验,一些聪明的岛民便在三面环山的索罟湾海湾搭建起一些鱼排,方法是用木条和铁枝做成方格状,在旁边绑上储满空气的电油桶,悬挂及固定渔网在水中,鱼排浮在海中,在附近捕捉有价海鲜小鱼(鱼苗)放入鱼笼养殖,把廉价鱼切碎及磨烂喂饲,把小鱼养大,成为贵价海鲜。现渔农自然护理署称之为「传统木制浮排悬挂方式养殖海鱼」。

  很快很多人便仿效,「霸海画地」建鱼排,不久索罟湾海湾便变成了养殖贵价海鲜基地,自由发展及从错误中领悟出一套养殖海鲜之法。当时香港政府采取「不支持但也不干预」政策,直至80年代,「霸海画地」出了乱子和海水汚染等问题,政府被逼开始采取登记及发牌政策,早期霸了的便趁机出售,发了一笔小横财。这养殖贵价海鲜方法非常成功,使海鲜保持稳定供应及价格,不同地方对这新兴行业有兴趣的人都到索罟湾取经,学习这套搭建鱼排和养殖海鲜之法,自此香港不同的海湾也出现养殖海鲜鱼排。

  索罟湾「一步一脚印」地成为了养殖海鲜的鼻祖。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