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国补」乱象丛生 | 北漂见闻

  2025年已过去大半,内地至今仍深陷通缩泥潭。笔者早前专栏曾分享过,各地方政府陆续向民众派发消费券,以「国家补贴」(以下简称「国补」)形式鼓励民众消费。

  近日,部分地方政府审计部门披露显示,上述国补竟存在诸多违规现象。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骗补、滥用资金等,涉及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2024年补贴总规模3000亿元的0.04%。

  违规个案的规模占比虽不高,但方式却五花八门,更何况涉及的都是公帑,可谓触目惊心。笔者综合相关案例,将违规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将商品价格刻意抬高。代表案例为重庆市2个区3间零售商,在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时将一些商品加价;河北省亦揭露有3间家电企业在活动期间的销售价格,均高于此前3至5个月的价格。这些做法均影响了补贴政策的效果,使得老百姓未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第二类主要表现为虚构交易。黑龙江省指,当地个别生产企业伙同4个县12间经销商,以「零元购」为招徕,与农户串通编造虚假家电购买纪录,骗取补贴资金;重庆市亦有8个区15间经销商,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协助顾客获得或套取补贴。

  第三类涉及补贴审核不严的情况。河北省表示,当地石家庄、沧州、邢台等9市相关部门把关不力,导致补贴发放予不符合资格者,或重复发放予个别对象;山东省同样发现,因审核不严,出现向报废不符合补贴政策要求的67名购车者,违规发放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第四类是在涉及国补产品销售中的「货不对办」。例如,重庆13个县部分经销商通过以旧机、样办机、劣质农机等方式以次充好,骗取补贴资金;湖南亦有汽车置换、农机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涉及上述违规。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