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 - 亚洲现代交响乐宣言 | 任意行

  当Khachaturian芭蕾舞曲的铜管乐句划破音乐厅的静谧,亚洲现代交响乐团(Asian Modern Symphony Orchestra)这个新名字便已铭刻在香港音乐史册之上。在吴怀世(Wilson Ng)的指挥棒下,来自亚洲各地的年轻音乐家们,以高成熟度完成了一场堪称文化事件的处女演出,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亚洲美学主体性的宣言。

  曲目编排已是一场精妙的文化辩论,Khachaturian的昂扬节奏与细川俊夫《樱花》的凄美花坠音画,形成张力十足的对话。细川氏以极简主义笔触勾勒的死亡意象,在弦乐群的微分音颤动中化作万千飘零的花瓣,展现出东方美学中「物哀」哲学的当代诠释。

  申东勋《人鼠之间》以叙事性突破交响诗的传统框架,那些不协和音程的锐利撞击,有点像囓齿动物在机械装置中的挣扎,荒诞中透着存在主义式的悲悯。香港作曲家苏鼎昌的作品则呈现另一向上的精神力量,其璀璨的音响织体宛如一场声光的炼金术。

  当晚亮点是刘晓禹演绎的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他指间流淌的不仅是俄式浪漫主义的炽热血脉,更在andante乐章中与弦乐声部展开动人的对话。而女小提琴手与男大提琴家之间唱和,每个揉弦都是情感的隐微颤动。

  最富禅意的时刻出现在加奏环节,刘晓禹选择「弹奏」John Cage《4'33"》这部后现代主义圣典。全场观众自发的静默配合,使这部「无声之作」产生意外的剧场性张力。此刻,音乐厅成为一个巨大的共鸣箱,收纳着亚洲观众对当代艺术的开放态度,台上台下的呼吸节奏在此达成罕见的频率共振。

  乐迷见证的不仅是一支新锐乐团的诞生,更是亚洲文化共同探索现代古典音乐之深意,bravo!让我们为年轻人鼓舞!

张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