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人工智能与创意 | 无名指

  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宣传新书,请来日裔创作歌手宇多田光对谈,题为The Evolution of AI and Creativity。比上次针对华文市场,与李开复谈AI对个人和世界的影响,这次对话更具争议性。

  人工智能的创作力是个敏感话题,仿佛创意是人类最后防线,一旦破防AI便超越我们。Harari说AlphaGo已能用人类无法想像的方法下围棋,说明AI并非一味模仿,还可打破既有模式生成全新策略,未来或能开拓未知的艺术形式。宇多田不否认人工智能的创造力,但依然相信我们喜欢真人创作,这里面有一种感情连系,难以被机器取代。

  Harari认为,人类创作源自内在情感需求,如自我探索或抒发痛苦,而AI则基于数据识别并优化,缺乏真实渴望与感情挣扎。

  聊到这里我想,当AI像生物般进化,其创作里的「情感」能以假乱真,我们是否需要有博物馆级别的技能,才可辨别梵高真迹与高仿赝品?还是像很多OL,一眼就能看出名牌A货?很快宇多田便给出答案,她说人类对「人造物」有天生直觉,因为艺术的本质正是人性。

  Harari则说,人们对创作动机和幕后故事有执念。他以奥运为例,我们想看到不完美且脆弱的人如何挑战极限,多于运动员的无瑕表现。宇多田也表示,当人们知道创作历程艰辛,会更珍惜作品本身。

  面对AI不断优化创造力这场「无法逆转的冒险」,宇多田坚持回归创作本质。Harari亦认同,艺术创作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技术,而是真实情感体验、个人叙事与人性共鸣。IG︰@tamkeiho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