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心系我「家」 | 镛融芯语
近年,香港积极定位为全球家族办公室枢纽,相关活动与讨论越来越多。其实所谓「传承」,早在我20多年前回港时就已接触,只是当时年纪尚轻,理解有限,而老一辈的观念则以为只要把资产「分得好,承继人冇争拗」就算完成。
时至今日,城中家族纷争屡见不鲜,社会亦开始以更成熟、更全面的角度审视传承的真正意义。这段期间,由于镛记的清盘案,我亦逐渐由一位台下的听众,慢慢走到了台前分享我们家族的故事与心路历程。
我们走过的路并不容易,公司曾遭清盘,最后背负巨债完成收购。而相较于坊间较常见的成功经验,我们的经历或许能更真实地反映传承路上的挑战,希望透过坦诚的交流,让外界了解家族纷争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治理与沟通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最近受邀于恒生银行与中大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携手举办的午餐会中,向他们的私人客户分享我们在家族办公室领域的经验,共同探讨「财富以外」(Above Wealth)的传承智慧。而当天活动以「家和」为主题,正好触动了我。
爷爷那一代,普遍认为传承的重点在于财产的公平分配,然而,当时他未曾预见,后来的挑战根源并不在于财富的分配,而在于父亲和大伯在公司拥有相约决策权的情况下,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及策略上,出现了不同看法。这也揭示了传承的本质:它远不止于资产分配,更是价值观与治理模式的延续。
当天被问到若时光可以倒流,有甚么可以做得更好?经过多年的反思,若在爷爷辈能更早地订下清晰的公司治理方案,明确家族的核心价值观,许多矛盾本可避免。第二,到了我父亲那辈,我们因经验不足,过于信赖当时聘请的专业会计师。她的作风过分进取,在处理股东权力时,往往只着眼于法律层面的攻防,却忽略了维系家族和谐的重要性,最终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家族接班人,我深明传承的挑战,关键在于家庭价值的定义与家族治理的制度化。只有积极及早计划与部署,家族才能在关键时刻作出符合整体利益的决策。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巩固治理基础,更能确保家族精神与核心理念得以代代相承。
午餐会后,中大的任鸿教授(Marshall)特意告诉我,当中一位听众表示,我的勇敢分享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家族的传承安排。这番话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我们走过的这条路,若能为他人带来一点警醒与启发,我想这便是分享的意义所在。
而这些从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悟,又如何与Marshall的学术研究洞见相呼应?下期再与大家细谈。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