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 北都发展 旅游可先行 | 旅有良言

  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进程备受政府和议会高度关注。诚然,创科产业是北都发展的核心重点,须在政策上拆墙松绑,创新体制机制,提速发展。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旅游业可成为北都发展的先行突破点,特别是以「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作为切入点。

  「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当中的沙头角自2022年开放以来,在保安局和业界的努力下,已为区域旅游打下了基础。然而,最具历史价值、最独特的中英街至今仍未解禁,成为发展瓶颈。笔者建议参考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成功经验,以「配额管理+团进团出」的模式开放中英街,并逐步将试点经验拓展至鸭洲、吉澳、东平洲等周边小岛,形成跨境生态文化海岛游,实现旅游形式和区域合作模式的双创新,打造成特区中的旅游特区!

  当然,跨境旅游的推进离不开口岸的配合。现时,香园围作为首个「人车直达」设计口岸,亦是东部的唯一口岸,客流已严重饱和,亟需提速重建沙头角口岸,并定位为旅游枢纽口岸,重点发展跨境生态旅游功能,既符合区域发展需求,又能与香园围形成功能互补。然而,政府今年才完成重建沙头角口岸的前期研究,预计最快2030年代才能落成,与深圳盐田区已启动的13个改造项目,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形成强烈对比,这种进度落差必须尽快弥补。

  最后,口岸经济的潜力不容忽视。新皇岗口岸以立体化交通布局将深圳地铁7号线、香港北环线及深广城际轨道整合,辐射深圳中轴地区,为口岸经济的培育预留了空间。反观香港,过关之后并无免税购物、文化体验等业态设置,应考虑延长北环线至沙头角口岸,与深圳地铁18号线衔接;同时沿沙头角公路从龙跃头到中英街一带,发展成新的文体旅消费中心,与盐田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形成联动效应,真正实现深港协同发展。

立法会旅游界议员
姚柏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