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智驾」迷思(三) | 北漂见闻
近年来内地电动车厂商在「智能驾驶」的研发及宣传推广时避重就轻,主打「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一些锦上添花的噱头上,而较少着墨作为一驾车本身核心功能的电机性能、驾驶操控系统、电池续航等方面,给驾驶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忧。
这种舍本逐末的取态,终于引起监管关注。上月(4月)中,工信部召集20间内地车厂进行闭门会议,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规范。会议结束不久后,一份据闻是「内部会议记录」的文件在网上流传,涉及智驾的宣传、使用和部署。
宣传方面,根据该文件,监管已明确要求车企禁用「自动」、「自主」、「智驾」等误导性表述,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
使用方面,监管亦提出一系列指引,以降低驾驶者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的事故风险。例如,通过人面识别等技术,禁止过于「松弛」的座椅调节,避免驾驶者脱离驾驶状态;若发生事故系统将对驾驶者做出惩罚,如一段时间内不可再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同时,禁止电动车提供「自动泊车」、「一键召唤」等完全毋须驾驶者操作的功能。
部署方面,上述文件要求车厂不可再向用户推送未成熟的功能。换言之,车厂不可将广大用户当作「白老鼠」,为其测试新功能。
监管约谈的效果立竿见影。笔者前几周专栏的提到的小米集团(1810),已做出相应整改。该公司汽车业务官网,新车订购页面的表述,已不见此前的「智驾」,全部改为「辅助驾驶」。例如小米SU7的「Pilot Pro」,已改为「辅助驾驶Pro」。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愿其他电动车厂亦能从善如流。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最Hit
繁忙时间港铁车厢必现「集体行为」!?车长开咪仍无效阻止 网民怒批:可唔可以俾返少少公德心
2025-11-11 09:00 HKT
「5亿驸马」视帝断崖式暴瘦 街头被偶遇惨变皮包骨 面颊凹陷颧骨凸出惹忧心
2025-11-11 09: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