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洛 - 借《门逃》反思宗教 | 嘉洛的光影世界
晓格兰特近年戏路广阔了,由搞笑到反派均可,今次《门逃》中演的列特先生,将两位摩门教少女传教士困在一间古旧大屋中,来一场宗教主义辩证及生死相搏,其演出令观众刮目相看。当然影片开首吸引,借千百年宗教发展去质疑其本质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控制,符合近年觉醒主义(Wokeism)扩展至不同文明价值冲击,表面上是探讨多元可能性,实质想暗地里起革命。
《门逃》上半部宗教辩论有趣,将大富翁纸板游戏发展、流行文化等比喻犹太教、基督教至伊斯兰教发展;随着争辩升级至宗教是否控制思想,及今天信仰者有否信心问题后,影片悬念与张力不断升温,可是编导最终未能提供一个合理及具认受性的答案,只好将影片下半部剧情推向惊栗电影格局了事。结果影片如列特先生放于大厅上的迷宫桌游一样,观众跟女主角一样被诱进入其中,享受被惊吓的过程,当中细节亦有不少砂石。
电影中的宗教象征强,列德先生做神论点是一方面批评其他宗教控制信众,自己透过控制行为和制造奇迹来创造新的宗教教义,在家中地底囚笼内培育「假先知」,像照顾植物一样将她们身体部分如「教义」作出修剪。影片结局时,列德实际上创造了一位真先知来,女传教士巴恩斯姊妹最终从死里复活,死前用附有尖钉的木头杀死列德。让另一个初信者帕克斯顿姊妹逃出生天,后者的重生是因前者的牺牲而获得救赎。
若果列德先生是批判被组织僵化了的宗教,巴恩斯跟帕克斯顿则是从内心信仰和爱出发而获救,再次肯定宗教予人盼望与信心的存在价值。
嘉洛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