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走佬袋」 | 镛融芯语

  最近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山火摧毁数以万计的住宅,一位住在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她孩子班上22位学生就有5位失去了家园,灾情之惨重令人心痛。天气预报公司AccuWeather估计,此次山火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350亿至1500亿美元。这场灾难来得既突然又凶猛,让许多家庭措手不及。

  这让我想起数星期前上了一个危机管理网上课程。课程提醒我们,灾难的形式多不胜数:除了山火、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外,还有新型传染病等生物危机,以及日益猖獗的网络攻击、系统故障等人为灾祸。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灾难往往在毫无预警下发生,留给人们应变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数据显示,高达四成遭受灾害的企业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新开业。

  在企业层面,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灾难应变机制。这包括将重要资料定期备份到安全位置或云端、制订业务持续计划、购买足够的保险保障,以及定期进行灾难演习等。不少企业或许认为这些都是额外开支,但正如课程所强调: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做好准备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

  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日本的防灾意识特别值得借镜。由于地震频繁,日本人早已将防灾意识融入生活细节中,从学校、企业到政府部门都定期举行各类灾害演习,当地超市更常备「避难应急包」出售,内里的饮用水、干粮、手电筒、急救包等,都是危急关头的救命物资。

  随着气候变化日益极端,我们将面临更多「前所未见」的挑战。在这个风险与日俱增的时代,大家有否想过一个"Disaster Recovery Plan",准备好自己的「走佬袋」?除了日用必需品外,应急包最好预备充电器、简单急救用品、现金,以及重要文件的副本,这些简单的准备,往往能在危急的时候派上用场。

  香港一向是个「福地」,但这也同时令我们的危机意识不足。环顾世界,天灾人祸此起彼落,全球暖化更令极端天气事件越发频繁。与其心存侥幸,不如及早准备。正所谓「居安思危」,我们无法预知灾难何时降临,但可以从个人防范、企业部署到社区协作做起,共同减低灾害风险,建设一个安全社区。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