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中外手机App大不同(三) | 北漂见闻

  中国内地手机App较海外同类产品对手机储存空间的占用更大,原因可概括为「三多」,即功能多、广告多、收集讯息多。上周专栏分享了功能臃肿情况,今期再来讲下广告问题。

  App上有广告并不少见,香港许多App亦需要依赖广告生存,但在将广告最大程度地内嵌方面,内地的各类互联网企业则更擅长。许多App,如网购平台京东、淘宝、拼多多等,都有「启动广告」,即在打开App后先跳出几秒的第三方宣传画面,随后再正式进入App介面。更有甚者是这些广告通常都用动画效果呈现且伴随着背景音效,如此不仅增加手机的内存占用,亦须更多网络数据运行。

  另外,一些App也在使用过程中插入广告,最典型的是微信、微博和小红书等社交网络工具。用户在碌「朋友圈」的内容更新时,时不时就弹出广告,或是那种你以为是朋友分享,点开后才发现是缮稿的内容。耐人寻味的是,如今这种广告植入已能做到「千人千面」,若系统判定某用户为高消费能力人士,其看到的很可能是楼盘、汽车、奢侈品等广告,消费能力一般的人士看到的则是饮食、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广告。

  第三种既占手机内存又耗费网络流量的广告形式是直播或短视频。笔者早前的专栏曾提到过,近年来内地直播成风,一方面不仅是网购平台请了大量所谓的「导购」讲解产品;另外社交网络工具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KOCs(Key opinion consumers,内地一般称为「博主」),以自制帖文或短视频起家,稍有粉丝基础(通常在10万或以上)即在各类平台上开始直播卖货,小到垃圾桶扫把,大到汽车家电等,皆有各自领域的网红人物。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