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建筑声学的艺术 | 无名指

  「建筑声学家算不算艺术家?」「通过设计于建筑空间控制噪音并提高音响效果,是科学还是艺术?」月初我在高雄出席《声学大师徐亚英逝世一周年纪念音乐会》时这样想。

  徐亚英祖籍苏州,生于天津,1950年代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梁思成的学生。文革后他迁居欧洲并在巴黎成立声学顾问公司,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巴黎罗浮宫博物馆金字塔厅和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等。

  即便是业界翘楚,徐亚英也会碰到建筑声学不被重视的时候,《筑音赋声》一书中记录了他在苏州博物馆的不快经历。当时贝聿铭被邀设计新馆,他请来徐亚英任声学工程师,本来两个苏州人以己之长为家乡奉献是桩美事,可惜承建商没严格按照设计处理建材,到徐亚英验收时已无法挽回。

  任何声学设计师的生涯中,难免会遇到几个以为「这么做不就一样吗?」的外行人,为免招牌被砸,有些成名声学家会很强势,没想到也是这个原因,促成了贝聿铭和徐亚英合作关系。

  贝聿铭其中一个声学搭挡是教父级人物Russell Johnson,但两个大师走在一起未必就更顺利,画家赵无极因此介绍了徐亚英给他认识。不久后贝聿铭做罗浮宫扩建工程,竟大胆起用刚在巴黎创业的同乡,徐亚英想到把吸音物料藏在管道中,不着痕迹解决了玻璃金字塔下棘手的声学难题,成就了这个经典项目。

  声学工程师是艺术家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便是艺术。

资深唱片人兼乐迷
爱读书爱行路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