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 从熊猫热到萌经济 | 旅有良言

  中央赠港的大熊猫「安安」「可可」,上周日于海洋公园正式亮相,社会也卷起一阵「熊猫热」,熊猫主题活动一浪接一浪,要持续这股「熊猫热」,便要视乎本港对熊猫IP的精准把握,通过借镜内地和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发展以熊猫为代表的「萌经济」,为海洋公园乃至香港打造新卖点。

  可借鉴案例之一便是日本的「熊本熊」。2011年,日本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熊本人为吸引乘客去熊本旅游,策划熊本熊成为熊本的公务员,一改传统公务员传统形象,与县长出现在各种活动上,并透过「乱入」制造话题。此外,它有鲜明的「人设」:设定是个「充满孩子气的小男生」,时常会在镜头前装无辜、装暗自窃喜,一连串的包装让它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萌IP之一,去年周边产品创造了约87亿港元销售额。无独有偶,卖出11亿港元的北京故宫「萌娃娃」和台湾旅游大使「喔熊」,都因提炼自身的文化资源,契合年轻人的趣味,成为「萌经济」的大热IP。

  本港已有不少萌IP,如麦唛、麦兜、牛仔、Chocolate Rain、癫当等。海洋公园在打造熊猫IP时,可考虑与本地文创界合作,让熊猫串联上更多香港特色,赋予香港熊猫故事,打造原创内容。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重视用户画像,精准推送,进而培育衍生品的产业化,全面推动「熊猫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营。

  「萌经济」的培育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文旅及各界的配合,以远见及耐心持续投入和打磨,方能获得更多创意,将「熊猫热」「萌经济」转化为更持久更蓬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立法会旅游界议员
姚柏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