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边度饭香 | 镛融芯语

  「食咗饭未呀?」是香港人熟悉的对话,食饭差不多是每天指定动作,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食的是甚么米呢?

  身为餐饮业一员,镛记多年来对用米特别讲究。虽然我们的饭每碗售价20元,与其他餐厅相若,但镛记一直坚持选用较高成本的米粮,因此常有食客称赞饭类及粥品口感。十多年前,我们长期合作的本地米商退休,才惊觉市面上大部分米商已不再提供沟米服务,餐厅亦多转用单一品种的米。

  经旧米商介绍,我们找到现在的本地粮油商。这位供应商同是从事饮食业,深明各式菜品对用米的要求,为我们调配出最适合的米,让其在不同烹调方式下都能发挥出最佳口感。

  这种坚持源于香港的传统米食文化。70年代前,香港米舖林立,粮油店老板凭着专业知识为街坊「沟米」。但随着连锁超级市场的崛起,这些小店逐渐消失。

  要明白沟米的重要,先要认识不同米的特性。香港人熟悉的香米、丝苗米和珍珠米,各具特色,软硬黏度不尽相同。有人说「隔离饭香」,要煮出一碗美味的饭,背后大有学问。

  这窍门就在于「沟米」的技术。「沟米」是调校米的软硬口感及香味的重要方法,做法是把不同米种或新旧米互相混合。每年农历十月当造出产的「新米」(又称「十月米」)和前一年收割的「旧米」,都是沟米的重要材料。不少粮油店也会将较便宜的越南、柬埔寨米适量混合,以调节成本。

  一位在米舖长大的同事分享,她儿时闲来就会与兄长及弟妹们帮父亲沟米,当游戏般乐在其中。当年店舖内设置了大型吹米机,看着父亲把旧米倒入机器中,吹走米中的谷糠和谷壳,然后与新米倒入圆形大米兜里沟米。

  她的父亲解释,新米水分较多,俗称「受水」,煮熟后较软绵而且米香浓郁;而旧米水分少,口感较硬。但两者混合得宜,便能沟出最佳口感。这份独特的沟米技艺,成就了一碗香气四溢的白饭。

  如今市面的米大多由大型米商供应,像这些还按客人要求度身订造、提供沟米服务的中小粮油店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共同支持这些本地中、小企,令独特的沟米学问及那份人情味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