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 - 逾半世纪历史法国《Gault & Millau》美食指南 积极培育厨艺人才 | 峥活当下
自11月初起驿马星动,差不多每隔几天就会穿梭不同地区,试过早上由已入冬的首尔回到香港后,只有数小时更换行装的时间,又再赶往机场前往炎热而干燥的杜拜……季节、时空,交错循环。虽然经常行色匆匆,却很享受这种忙碌得来又很充实的生活。执笔之时,人在南美秘鲁。两星期前从香港回到巴黎数天,11月18日晚有幸出席法国《Gault & Miliau》美食指南于Théâtre du Trianon举行的年度颁奖典礼兼盛宴。
历史悠久,与《米芝莲》平分秋色,以20分为满分及5顶帽(toques)作最高级别的《Gault & Millau》指南,创立于1972年。两位创办人是当年法国新生代的美食记者Henri Gault和Christian Millau。从1969年创办初期以月刊形式发行,分享餐饮潮流趋势;至1972年正式改为年度美食指南。他俩俱是由殿堂级名厨Michel Guérard作为发起人之一,「新法餐(Nouvelle Cuisine)主厨革命运动」的狂热拥护者。与传统法式料理最大的分别,在于更轻盈、更简约、更精致。2人在1973年提倡的「新法餐十诫」:包括少用酱汁,多保留食材天然味道,尽量展现食物自然质感与注重营养等等,成了当时的指导性纲领,深受法国餐饮业界的尊重。2人在1980年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后,使《Gault & Millau》声名大噪,得到国内、外的肯定和大众认同。继叱咤风云多年的《米芝莲》指南外,成为另一极具份量的指标性美食指南。
《Gault & Millau》与《米芝莲》最大的分别,是他们最先加入文字介绍各推介的餐厅与厨师们;最早期的《米芝莲》只有餐厅名字与其级别。其次也更重视并积极发掘年轻厨师,例如有「法国蔬菜料理之神」美誉的Michel Bras,与「厨艺界毕加索」称号的Pierre Gagnaire(2人同在1986年获选为年度最佳厨师),以及「法国香料厨神」Olivier Roellinger便是其中深受推崇,并全力支援及关注的当代厨师典范。Michel Bras的第一本著作《Essential Cuisine》,邀请了Henri Gault和Christian Millau来撰写序言,相互欣赏之情,不言而喻。
累积了足够的经验,《Gault & Millau》从2014年起找来不同赞助商,在经济上援助年轻厨师们创业。今年夏天法国巴黎奥运的餐饮顾问,名厨Alexandre Mazzia在法国南部马赛的三星「AM par Alexandre Mazzia」便曾受惠于此项目;至今已帮助了过百位年轻厨师达成创业梦想。
在法国有黄颜色指南(Guide Jaune)之称的评分,由11分起至20分为满分(以0.5分为一单位),并分配了不同级别的帽(toques),即同为四帽级,评分则由17至18.5分,可更仔细地界定不同餐厅的级别,方便读者参考。
自1980年起,每年都会选出一位最佳厨师(只有1990年、1987年、1986年及1985年有2至3位得奖者),替得奖者缔造更多的关注与商机。2025年的得奖者为三星「Le Pré Catel an」与今年刚晋升为两星的「Le Jules Verne」主理人,世纪名厨Joel Robuchon的得力弟子Frédéric Anton;而最新的五帽餐厅(19.5分)则分别是Arnaud Lallement主理的「L'Assiette Champenoise」(三星)与Christian Le Squer管理的「Le Cinq」(三星)。
50年来,这个法国品牌一直致力于推广法国美食,更广泛地说,推广法式生活品味。透过不同的活动交流,以当今最知名的厨师们带领年轻一代的初生之犊,积极传承。
杨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