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勿忽视乙肝共病慎防肾病变 | 医聊FUN享

在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计划后,年轻乙肝患者的数目显著下降。随着香港人口老化,乙肝患者的年龄日渐年长,随之出现多种共病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肾病等。此外,感染乙型肝炎也会增加慢性肾病风险,例如膜性肾小球肾炎。这些共病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能危及性命。

  根据香港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办公室资料,全港整体人口当中约5.6%,即约41万人患有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亦是不少慢性疾病如肾病的高危人士,主要因为年纪渐大免疫力下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饮酒、吸烟、缺乏运动,令患者较易并发共病。

乙肝口服药安全有效 唯需注意肾功能及骨质疏松

  肠胃肝脏科专科简伊敏医生表示,现时香港尚未有乙肝患者同时患肾病的正式统计资料,但在内地有调查报告估计约有3%至5%乙肝患者同时出现肾病变。有研究显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增加罹患慢性肾病的风险,特别是膜性肾小球肾炎,但这并非普遍现象。而影响乙肝患者同时患上肾病的关联性因素很多,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并发肝硬化或肝衰竭等。若乙肝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罹患肾病的风险更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也会影响乙型肝炎患者的肾脏健康。

  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注射干扰素和口服药两大类,前者副作用较大,已较少采用;后者则为抗病毒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口服药,有多个种类,安全且有效,但某些口服药也有机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对肾功能和骨质疏松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正在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乙肝患者来说,持续监测和定期覆诊非常重要。
  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简伊敏医生指出,核苷类似物口服药为现时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肾功能和其他共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药物,若覆诊检查时发现乙肝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或骨质疏松,医生会根据患者原本的用药情况进行调节,或会转为处方另一种核苷类似物口服药物,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勿忽视乙肝共病 注意饮食运动定期覆诊  

  肾病变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除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外,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排尿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性命。因此,简伊敏医生建议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按时用药,定期覆诊以监测肾功能和其他身体状况,预防肾病变或其他并发症。

  一位年约70岁的男性乙肝患者是个典型案例。他原本服用某种口服药物治疗乙肝,在覆诊时发现糖尿病和蛋白尿等共病,以药物控制病情一段时间后,覆诊时又验出肾功能下降的情况,医生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为他转换另一种口服乙肝药物,目前其病情已稳定。

  在对抗乙肝的道路上,千万别轻视患者面临的共病问题,尤其是肾病变。通过医患合作,提供全面的治疗和管理,便可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肾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