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借「奥运热」推动青年体育发展 | 安业兴邦

巴黎奥运在一片掌声和不舍中落下帷幕,港队共夺两金两铜,创下历年最佳成绩,掀起全城狂热。政府应乘着势头,加大力度推广体育运动风气,让全民运动目标进一步落地。

  去年施政报告再次提到体育「五化」,强调政府继续以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产业化和普及化,推动本港体育发展。从今年奥运可见,「精英化」已渐见成效,多年来透过系统性梯队培训,让更多运动新秀投身全职运动员行列,在国际体坛舞台一展身手,实践抱负。眼见近年香港年轻运动员在国际赛事屡创佳绩,实在令人鼓舞。

须从「普及化」入手

  然而,运动新星不会从天而降,要源源不绝发掘体坛精英,必须从「普及化」入手。况且年轻人运动好处多,不但促进身体肌能发展,亦有助纾缓精神压力,建立正向思维,提升面对逆境能力,是一个城市长远维持活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而要有系统地发展青年体育,推广城市运动和学校体育,则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之一。

  早前举行的第九届全港运动会,新增了三个示范比赛项目,分别为城市运动中的霹雳舞、运动攀登及滑板,打正旗号吸引年轻人关注,为港运会注入新元素,效果理想。我建议可由这三个新兴运动作为试点,新增纳入学界恒常项目当中,推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生活。

  近年城市运动深受青少年人欢迎,三人篮球、霹雳舞、五人足球、滑板和运动攀登等不单只不再「冷门」,还在不少青少年圈子燃起热潮。翻查香港学界体育联会网页,现时学体会共有足球、游泳和射击等24个不同项目,但未有涵盖城市运动,有关方面不妨扩大范围,让不同潜能学生有机会发挥所长。尤其霹雳舞今年首登奥运殿堂,随着奥运新闻跳入寻常百姓家,若得以顺势推广,说不定可以掀起一场运动革命,多少年后香港又多诞生一个金牌项目。

  增加学界恒常项目属长远目标,可将城市运动和学界体育长远又紧密地结合,让港九新界不同区分,按照目前甲、乙、丙组的分龄制度,有系统地透过培训及竞赛推动学生投身其中。至于短期方面,可做的亦不少,包括利用一年一度的学界赛事。例如疫后开始举办的学界三人篮球马拉松,这个不分地区和年龄组别、于学期末举行的学界篮坛盛事,深受学生们欢迎。由于比赛日数不多,赛事集中,整个营运易于控制,既广泛亦高效,值得积极研究。

  奥运精神之一是传承与开创,深愿巴黎奥运能为香港播下全民运动的种子,有日孕育出美丽丰硕的花果。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