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酒店住宿「内外有别」为那般(一) | 北漂见闻

  今年以来,内地接连发布便利外籍人士的措施,从豁免部分国家签证到优化电子支付,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入境游。在此基础上,近日商务部又牵头发布《关于服务高水准对外开放 便利境外人员住宿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动进一步便利境外人员在国内的住宿。

  该《通知》回应了过去一段时间,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境外游客,在国内短期住宿面临的樽颈:许多价格亲民的连锁酒店及民宿,均因无相关「资质」而无法接待境外游客,导致这些游客只能入住4星、5星级酒店。如此一来境外游客不仅只能挨贵租,选择亦较少。

  如今,上述《通知》要求,各地方相关部门、网络运营平台不应以资质要求等为门槛,限制住宿业经营者接待境外人员住宿。同时,各地方应进一步优化住宿业经营者对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的管理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涉外服务环境。

  内地持续优化境外人士的观光环境,看上去是从善如流之举,但根本上,住宿行业设置所谓的「涉外接待资质」是否有必要?笔者自从2012年北漂至今,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外籍人士一样遇到过不方便,但就住宿而言,无论是出差或出游,过去绝大部分时候住酒店都未觉得「内外有别」。直到2008年的某日,前往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唐山市跑马拉松,临近傍晚来到酒店前台办理check-in,才第1次被工作人员告知其因为没有涉外资质无法接待,结果当晚只能狼狈地周围找其他5星级酒店。

  有了该次教训后,之后每次出行预订住宿,笔者就养成了习惯,先致电酒店客服或前台,确认是否有接待资质,以免临时被逼食「闭门羹」。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