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从深中通道眺望大风景 | 安业兴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5周年,又多一张亮丽成绩表,耗时7年筹备、7年建造的国家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于上月底通车,标志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的跨越式进展。
当年港珠澳大桥落成,由无变有,「由零变一」,今日深中通道同样意义非凡,「以一创十」——一座桥创下十项世界之最纪录:包括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世界最高桥面、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长和最阔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条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
这项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今年4月荣获国际桥梁大会颁发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森奖」,可谓实至名归。
贯通珠江东西两岸
造桥技术素来是综合国力的反映,自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在抗日战争冒着炮火,成功建成中国史上第一座自主建造钢铁桥——钱塘江大桥,过去近百年,中国造桥技术不断飞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基建奇迹。深中通道的开通,让我们有机会再次俯瞰历史的长河,看到这幅中华民族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大图画。
另一幅大风景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中通道的启用,令往来深圳和中山的车程由过往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30分钟,等同进一步贯通珠江东西两岸「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就像打通大湾区内的「任督二脉」,令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更加通畅,1小时经济圈更紧密,经济发展潜力倍增。
一直以来,大湾区内的粤西城市有点受困交通不发达,牵制经济发展,如今有深中通道「引路」,粤东城市尤其是深圳方面的创科业和制造业,料将逐步外溢至粤西,带动粤西,令大湾区经济朝更均衡、更健康、更蓬勃的道路出发,意义重大。
香港也可搭「顺风车」,有利营商环境。例如香港往粤西的货运便有机会大大降低成本(深中通道收费比现时港珠澳大桥低),而所需时间则减少,从而提高竞争力。此外,粤西城市的劳工和土地费用低于粤东,亦为港商提供多一个拓展版图的舞台。
旅游业方面,随着粤东和粤西之间路程大幅缩短,会否因而带动更多内地游客访港,甚或催生更多以香港和粤西城市「一程多站」式的旅游套餐,以吸引国际游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大湾区格局变了,香港也要随势而谋,不能大安旨意。有商界朋友提到,粤东与粤西城市因深中通道而变得更紧密,香港不想被「边缘化」,就要加快和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兄弟城市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与深圳携手发展创科刻不容缓。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