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又惊又喜 | 镛融芯语

  不经不觉,写专栏已有差不多8年的时间,但最近首度获邀为书籍写序,仍令我又惊又喜,「惊」是因从未写过序,不知从何着手;「喜」则是通常获邀写序的人,都有一定的份量,为此深感荣幸。

  邀请我写序的「伯乐」是曾在专栏中提过的黄隽溢(Westley),他和团队即将出版的《香江墨迹——构筑香港的书法》一函四册,分别邀请来自文化界、商界及历史书法家友人帮手写「序」,而我,代表的是商界。

  此次执笔的,当是4册中的区建公篇。人称「香港招牌王」的区建公,奠定了香港独特的招牌风格,让我更感佩服的,是他热心书法教学,当年在香港开设了第一间书法专科学院,门生遍布世界各地。

  上次见面,Westley得知镛记收藏了不同书法家的墨宝,包括由区建公及其大弟子梁子健所写的多版北魏字体招牌。随后,我亦把区建公及梁子健在不同时期以北魏书法写就的「镛记酒家」四字拍照给他参考。Westley立即回复说要过来拍照收纳在书中,以丰富《墨迹》的内容。

  会面前,父亲和我翻箱倒箧,找出很多书法家的墨宝及旧照片。这些珍藏令Westley大感兴奋,拍照期间不时雀跃地为我们讲解不同纸张的特色,以及当年几大书法名家的行笔风格、轶事趣闻、润笔费等旧典故,听来趣味横生。

  当然,他亦免不了向父亲请教关于镛记藏品的来源,两人就那些年故事的来龙去脉细味分享,对我来说,则是上了珍贵的一课。令人惋惜及慨叹的是,正如父亲所说,再过多10年,能口述香港历史的人,恐将随岁月渐渐地消失。

  Westley再临镛记有何发现?与父亲又擦出甚么火花?下回再叙。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