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 - 中医养生学(三) | 轻松养生
沐浴俗称洗澡,在古时「沐」指洗发,「浴」指洗身,现合为一词。最早期洗浴是一种礼仪,一种社会文明来共同遵守,譬如上朝、谒见、会客等,都先要焚香洗浴,以表示虔诚和尊敬。随着洗浴成为个人清洁衞生的重要内容,亦渐渐成为享乐保健用途,发展出各种洗浴方式,诸如蒸气浴、温泉浴、冷水浴、药浴等等。古人发现不同的浴身方式,对人体某些疾病会有效疗,分别起到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调和阴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日常沐浴运用得宜就有保健作用。一般来说,温水浴(36至38°C)能通过减缓内脏功能而镇静或安抚人体,有助松弛肌肉和紧张焦虑状态,具有催眠作用。如果你希望振奋精神,祛除疲劳和烦闷,可先来一个温水浴,然后再以冷水淋身,低温令人头脑清醒,产生活动的欲望。吃饭前后30分钟内不适合沐浴。水温不宜太热,古人主张要温度适体,高温令腠理开泄,耗伤津气。如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会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心脏脑部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甚至晕厥。
中医认为冷水浴能紧固皮肤腠理,增强御邪祛病能力。不仅对皮肤起刺激作用,通过全身血管的舒缩活动,对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更有良性刺激作用。冷水浴时,神经系统会调动全身来抵御寒冷,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流加速、血压升高,使整体代谢增强。冷水浴可消除疲劳,改善失眠、头痛、神经衰弱,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坚持冷水浴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有助防治感冒、咽喉炎、过敏症等。在进行冷水浴的同时,用力搓揉及按摩皮肤,促进皮质分泌,使皮肤柔润光滑而富弹性。
水温控制:开始时应从34至36°C,逐渐下降至16至18°C,再尝试以自来水自然温度,最后降至不低于4°C。这样循序渐进,使身体有适应阶段。
从夏至冬:冷水浴应从夏天开始,中间不要间断,一直坚持到冬天。
冷水浴禁忌:严重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月经期、孕产妇、酒后、空腹、饭后、剧烈运动后。下星期跟大家谈谈另一类养生药浴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国家级保健营养师,学贯中西的大爱医者。
小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