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背道而驰? | 镛融芯语
上文谈到「先行先试」的垃圾征费,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看,执行上已有众多问题尚未厘清。在食肆经营方面,政府更欠缺清晰的指引,加上配套不足,可以预见在执行及运作势必困难重重。
以食肆为例,政府要求商户以大型指定垃圾袋套住垃圾收集箱,同时用指定的小型垃圾袋收集垃圾后,再弃置到大垃圾箱中,整个过程费时失事。首先,这些大大小小的胶袋价钱并不便宜,无形中增加营运者的成本,其次,在公民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员工执行时往往未能体谅政策初衷,切实做到减废及有效分类被弃置的物件,更有甚者,可能为求方便,只有小量垃圾亦会包起丢弃,反而进一步增加资源的浪费。而大袋套细袋的做法,同时也有造成重复浪费之嫌。
环保亦需讲求配套,餐饮业中的厨余回收便是当中重要的一环。虽然厨余回收并不纳入垃圾征费,也不涉及使用指定胶袋,但先决条件是要自备大桶来收集厨余。镛记多年前已开始执行厨余回收计划,对实际操作上可能面对的问题深有体会。在香港的经营环境下,相信很多食肆都没有多余空间放置大型垃圾桶,同时,基于生及人手问题,也必未会花工夫及时间把厨余从一般垃圾中抽取出来。
目前一些大型商场有业主的配套去处理厨余问题,但对于街舖或楼上舖来说,要实行厨余回收以减少垃圾收集量,相信要面对更多困难。餐饮业通常是将收集垃圾的工作判给一些俗称为「街仔」的公司,但这些「街仔」有没有足够知识适当地去处理收回来的垃圾呢?
现在政府的指引未必符合不同地区收集垃圾的模式,仅仅在厨余收集这个问题上,政府如何将厨余和真正垃圾分类,如何在推动环保、控制运作成本与解决业界的苦处上取得平衡,至少在现阶段都未能在细节及操作上给予业界清晰的指引。
好的政策,首先要有好的配套,而业界也要计算成本及如何支持政策。如果政府到8月份政策实施之际,仍然未能解除大家的疑虑,这个急就章的垃圾征费是否反而会令大家用多了胶袋,与当初走塑的理念,以及长远的环保概念背道而驰呢?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