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恩 - 那时候拍照|好好过日子

这天跟朋友聊拍照。自从智能手机盛行之后,人人都会拍照,摄影也变了轻松平常的事情。为了提高手机用家们的拍摄水平,不但各种特效软件推陈出新,让人拍起照片得心应手,许多摄影师还开班教学,让上进的手机摄影爱好者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用手机也可以拍出大片来。

如此繁荣的景象,是从前想像不到的。那时候,摄影是一项专业技术,尤其是在傻瓜相机出现之前,连相机都不是家家拥有的。那时候,谁要是有一架照相机,那也是一项优势。比如想跟一个心仪的女孩约会,可以约她出来拍照。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节目,如果她答应了,便有了第一次机会。拍完照片之后拿去冲晒,再约她出来看照片,这就是第二次机会。如果照片拍得令她心生欢喜,以后的机会就多了。

那时候,一个会拍照的人还有机会改变命运。就像我上海的老同学诒梁毕业后被分到工厂当翻砂工,天天灰头土脸苦不堪言。后来知道他会拍照,马上把他从翻砂车间调到工厂工会,专门负责摄影。只要工会搞活动,他就去拍照。工会除了要宣扬好事,还要负责办理丧事,工厂里的老工人死了,不管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丧事都由工厂包办,还要开追悼会。一开追悼会,诒梁就要负责拍照,拍场面,拍鞠躬的人,拍躺棺材里的死人照。

那时候我跟诒梁都沉迷摄影,拍完了照片,就躲在他家楼梯角落自造的暗房里通宵达旦冲晒照片。他很有责任心,总是先公后私,先晒在追悼会上拍的死人相,把死人相都晒得完美了,然后才晒我们自己的照片,我们的照片跟死人遗照一齐在定影药水中沉浮。由于工多艺熟,诒梁的死人照片也越拍越好,角度和用光都心思独到,差一点栩栩如生。后来他离开了那家工厂,据说工会主任怅然若失,员工追悼会也办得无精打采了。

李纯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