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推动港澳药械在北京应用|安业兴邦

健康是人生最大财富,现今人类越来越长寿,优质医药和颐养服务成为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条件。我日前到北京出席市政协全体会议时,便提了一份提升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提案,以及一份推动港澳药械在北京使用的社情民意报告,两者都是以提高首都居民健康保障为依归,同时助力推动京港医疗产业发展。

本篇先讲港澳药械在北京使用的情况。医疗药品和器械完善,对提升北京市居民健康水平、促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具有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的医疗管理制度,其经验对于北京市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事实上,北京市一直聚焦医疗服务改革创新,多年来亦与香港保持交流切磋,在临床技术和医院管理等方面互有增益。但仍有不足的是,一些已在香港上市、且临床急需的进口药品,至今还不被允许在北京医疗系统同步使用,这已成为北京市医疗保障体系的破口。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治疗婴儿痉挛症,此病非常棘手,而抗癫痫药氨己烯酸(喜保宁)是其克星,尤其针对结节性硬化,是国际指南一线推荐。此药在2009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婴儿痉挛症,遗憾是该药一直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不少患儿家长冒着被海关扣押或被骗风险,从香港药房或中介手中购买该药品。

另一案例是眼底病治疗。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患者超过4000万,并保持每年300万增长量。「布西珠单抗Beovu」作为眼底创新药,与现有的抗VEGF药物相比,只需约3至4个月注射一次,且能更快更彻底地消除视网膜积液等病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此药物并未在国内获批,很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倡建优质医疗服务试验区

所以我在社情民意报告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是建议北京市联手香港,共建优质医疗服务试验区,仿效广东省引入「港澳药械通」机制,让氨己烯酸、布西珠单抗等港澳上市药械可应用于临床诊治,为患者家庭带来新希望;同时建立港澳药品全流程管理制度,设置专责管理机构、专责人员和独立安全储存仓库。第二是市场监管部门要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临床急需进口药械按照高风险产品监管等级进行管控,严格防控医疗风险;另须简化流程,使指定医疗机构可以便捷获取香港注册的进口药品器械。第三是建立指定医疗机构认证制度,并成立有法律约束力的单位作长效的监管营运。

笔者希望以上建议得以落实,北京市的药物和医疗设备进一步与香港以及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患者获得健康新生。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