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恩 - 「静」之可贵|好好过日子

朋友要去南京旅行,知道我上个月刚去过南京的牛首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便问值不值得去。我说作为一个游客,不妨去看看。

牛首山是金陵一景,跟佛教也有渊源,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发祥之地。那地方有一个当年日本人开采的矿场,有很深的矿坑,旁边还有一座古塔,如今利用这个地理环境,斥巨资建了一座建筑,称之为「佛顶宫」,宫顶造型似佛祖头顶,进去后由地面开始,一层层往下走,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观,工程浩大。在最底一层,供奉了佛祖的头骨舍利子,有此圣物,名扬四海。

整座建筑庞大而精美,所有细节都美轮美奂,耀目生辉。走到里面,如此浩大而精美的场面,所见之物,又无不精致动人,人人都赞叹得在心中呼一声「哗」出来。由于耀目生辉的地方实在太多,心中这一声「哗」声也跟着此起彼落。但随后问题也就来了:佛教的主旨不是应该令人心境平和、放下自在吗?如此一路「哗」,却又如何平和得下来?

毕竟道行不深的平凡人太多,要令心境平和自在,首先要有一个相应的平和环境,环境平和,人才静得下来,人只有静下来之后,才真正平和。这也是我喜欢日本寺庙的原因,总是干净幽静,没有烟熏火燎,无论是要与神灵说几句话,还是纯粹参观,都特别舒服自在,没有赶抢之感。在香港想找这样环境的地方,当首数「慈山寺」。

这也是自然和不自然的分别,凡事自然了,人才会真正自在,反之,必心神不定。斥一个天文数字巨资,造一座耀目生辉的宫殿,令人见了目迷五色,「哗哗」连声,心神自也定不下来了,那就很难做到「放下,自在」。宗教信仰,所求者最基本的一点是令人内心平静,若是心静不了,其他修为也就免谈了。

所以宗教场合,首先要营造的环境气氛,是「静」,而不是「哗」。「哗」对游客而言倒是无妨的,一「哗」可值回票价。

李纯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