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 打针鸡传说|摩登食经

近年大众的健康意识上升,对「有机」、「抗生素」、「激素」等字眼多了关注,但很多人都不求甚解,某周刊介绍雪糕时以「不经基因改造」来形容岩盐,令人啼笑皆非。

最近一位女性朋友表示担心出外用饍时,食肆所用鸡只会有激素。我明白她的忧虑,因为坊间宣传鸡只产品时,最爱用「无激素」作招徕,令人误会其他鸡肉产品含有激素。

「打针鸡」一直是都市传说,大家都以讹传讹,从来没有确实证据。事实上「激素」,即生长贺尔蒙,并不能加入饲料内,必须要注射。若要为鸡只逐一施打激素有一定难度:鸡只胆小,打针会令他们非常紧张,很可能一打下去就死掉,所以并不可行。而且1毫升生长贺尔蒙要两、三百元,并不合乎经济效益,所以鸡农给鸡只用激素根本就不可能。

现在很多便宜的鸡只饲养30多天就可以上市,是因为科学家对肉鸡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都十分了解,鸡只饲养过程的营养充足,饲养环境减少新陈代谢,令鸡只快速成长,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成长至贩售规格。

虽然鸡只没有激素,但仍要注意抗生素或兽药残留,理论上各地法规定明禽畜上市需经过一段时间停用药物,待药力消散,才可屠宰发售。

昔日鸡农会给鸡只喂食一种叫「诺克沙砷」的抗生素,含有砒霜,1999年欧盟已经禁止使用,但是不清楚其他国家的使用情况。

鸡只靠激素或基因改造而加快生长是毫无根据的说法,故此说鸡肉含有生长激素,让儿童提早发育亦是无稽之谈。今时今日资讯发达,大家应好好搜寻相关食品安全资讯,提防商家利用大众的无知和恐惧来催谷自家产品销量。

刘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