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安业兴邦
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最新调查发现,超过9成受访企业表示过去6个月招聘困难,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更是感到极度困难,另有4成机构预计未来1年员工流失加剧,即意味着困境还会进一步恶化。社会劳动力不足,就如身体缺乏能量供应,周身无力,就算经济发展有多么好的良方妙计,都难以尽情发挥,事倍而功半,白白坐失良机。
作为雇主,我一直关注社会人力资源紧张问题,这个问题已持续多年,政府亦曾提出不同方案应对但困境犹在,或许我们是时候反思,是否需要一套更宏观和更彻底方法?
据立法会《数据透视》文件显示,香港过去5年减少21.9万名劳动人口,而企业职位空缺则由2021年3月约3.9万个,大增近1倍至2023年3月的7.8万个,空缺率2.8%创9年新高。这种庞大数量的劳动人口下降和职位空缺上升现象,某程度反映劳工紧张已非个别行业问题,而是扩大到各行各业,引入专才或特定行业的输入劳工计划固然需要,但肯定不足以填补人手黑洞。
提高劳动力不外乎3个途径:从外部输入(引入外劳)、提高现职人士效率(培训与进修),以及从内部释放未尽用的劳动力(例如鼓励居家女性就业或聘用退休人士)。填补社会中高层职位方面,政府早前公布的「抢人才」措施方向正确,但更彻底和更长远的方法,还是加强不同层面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令现时在前线打仗的雇员,更符合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
鼓励妇女就业达双赢
生产力促进局8月发布的专题调查指出,有近4成半企业请人困难的原因,是「难以聘请心仪人选」。政府如能改善现行职业培训系统,为打工仔提升「能量值」,例如掌握新经济的职业技能,相信有助解决人力短板问题,亦大大提升香港整体竞争力,一举两得。
中低层职位方面,政府可研究释放妇女劳动力。其实许多家庭主妇都有意愿投身和贡献社会,只是碍于社区托儿服务不足或稍欠技能而却步,只要政府投放资源,大为改善托儿设施和提供合适培训,社会就可马上多一支人力生力军。由于社会风气改变和其他原因,饮食、零售、院舍照顾和住宿服务等行业经常缺人,基层妇女可补其不足,帮助经济运作维持活力,又可自力更生,减低对社福依赖,可谓双赢局面。政府不妨参考新加坡做法,设计一套税务优惠、职业配对和技能培训的整全计划,鼓励妇女重投劳动力市场。
当然要解决企业请人难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下周三特首李家超将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希望届时我们会听到好消息!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