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给学童一个健康的生活|安业兴邦

特首李家超于本周三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不同市民和团体都有不同的诉求,而我一直希望是可以协助学童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

我这个想法绝非天马行空。周大福企业旗下慈善平台CTFE Social Solutions联同凝动香港体育基金及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自2019年起进行「SportsHour中小学生运动参与时数研究计划」,为促进学童身心健康,提供深入参考数据。研究计划最新发现,在疫情结束复课一年后,本港学童的体能活动量已显著回升,学童在上课日的中等至高强度运动量平均为28.2分钟,比疫情期间增加了9分钟。研究亦显示,学童于上课日的活动量「复常」幅度,较假日高出一倍,反映学校生活起着关键作用。

提升体育课灵活多元性

但虽如此,本港学童体能活动量不足的情况仍然严峻,过去一年仅百分八学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即每天累积最少6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体能活动时间。至于56名参与垂直追踪的学生数据显示,每天进行15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体能活动,其睡眠质量比同侪较佳,再次肯定了去年的研究结果。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亦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本钱,九成多的学童日常体能活动量未达标,情况令人担忧。于是我们联同凝动香港体育基金向政府提出了三项施政建议:

其一是提升体育课堂灵活度及多元性。最近上海推行小学一周五节体育课,中学则一周四课,确保学童每天于校内运动最少两小时,这种规范增加体育课时的做法值得香港参考。就算因为香港各科课程紧逼,无法增加体育课,也可将体育活动设计融入校园生活,例如善用小息、午饭和课后时间,建立校园运动风气。

助基层冲破运动局限

其二是强化体育教育,增加学童运动内在动机。新加坡在教育体系内引入外展课程,例如露营和绳索活动等,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抗逆力;日本亦将保健科注入中学体育课程,向学生灌输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香港亦应提供更多元的体育教育,推动学生培养长远运动习惯。

其三是协助基层冲破运动局限。根据美国研究显示,基层学生更容易缺乏运动习惯。现时台湾有向青少年派发可用于欣赏运动赛事或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滋券」;澳洲新南威尔斯州有类似措施,证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活动日数。在南韩,低收入家庭每月可为家中小朋友向政府申请相等于450港元的「运动消费券」,我觉得这是值得香港参考的方向。

推动中小学生做运动风气,就像运动强身,未必能一蹴即就,但坚持不放弃,就必见收获。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