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633|故事多|猛料阿Sir讲古
香港兴建3条过海隧道都是采用BOT(Build兴建、Operate营运、Transfer转移)模式,即政府将兴建权交私人财团,在一特定期限内财团可享有专营权,到专营权届满后,财团将基建转移给政府。因三隧移交年期先后不同,政府与仍是财团营运的隧道收取不同汽车过海费,衍生交通挤塞问题已扰攘多年,继红隧专营权在1999年9月1日届满后移交政府,东隧于2016年8月8日交回,又于2023年8月2日接收西隧。自此三隧都归政府,立刻实施三隧分流收费方案,分两阶段推行,首阶段为「633」固定收费方案,西隧由70元减价至60元,红隧东隧由20元加至30元;而第二阶段的「不同时段不同收费」在年底前推出,第一阶段不同,加入「繁忙时段」、「非繁忙时段」及「一般时段」,3个时段私家车收费各有不同,并增设「过渡时段」以每两分钟2元递增或递减方式收费,进一步使3条隧道平均地使用。
香港60至70年代,633是敢死队的代号,源于1965年在港放映的一套西片「633敢死队Squadron」,剧情描述1944年春天,英国空军「蚊子Mosquito」中队授命袭击挪威境内的纳粹德国火箭燃料厂,任务是用战斗机轰炸1个防御森严的海边悬崖,炸毁建在岩洞内的燃料厂,最后任务虽然成功,但参加行动的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香港警队在香港普遍贪腐年代分别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警区各有1队被戏称为633的小队,贪腐的洋上司那时利用华人,一般是华探长等,为贪污代理人,但他们一般不会完全相信华人,于是在各区都安插1队主要由洋督察(偶尔有获洋上司特别信任的华人督察) 为主管的小队,District Special Duties Squad中文被称为出「633或国际」,负责该总区的扫黄赌毒等工作及监视各分区收到的贿款有没有如实适当上缴,权力很大,连专为贪腐的洋上司揾钱的高级警长(总咩喳)都要「孝敬」633队员,避免他们做一些破坏性工作,例如扫荡已交保护费的非法场所,而那小队的其他华人队员,除了只负责内勤和文书的,能出633的亦非省油的灯,因拥有「横行」权力,个别亦有机会形成小集团,各自「揾食」,因一般只做数月至1年,在有限的时间内希望揾无限的钱,有些甚至招至杀身之祸或牢狱之灾,真的加入了便当敢死队无异,而那些洋督察大都经验有限和言语不通,只靠不一定信得过的队员为他工作,有些亦职位不保,合约未满已被送回老家,避免被检控而爆出幕后红须绿眼大老虎。
633故事多,还有香港城巴古董巴士633的故事等。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