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山东威海警察|卫港百年|猛料阿Sir讲古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威海卫(威震海疆意思),针对来自海上的海盗(日文称为倭寇,13至16世纪活跃于中国沿海、朝鲜和南洋的日本犯罪团伙)打家劫舍,「威海/威海卫」因此得名。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1898年英国通过《议租威海卫专约》强租为英国殖民地,1930年重归祖国怀抱。

香港英治百多年,警队以洋警为主,政府采用的政策是利用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执行管治,不让一方可垄断从而挑战管治权威,即使来港服役的英军都是来自英国本土不同地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爱尔兰等互相牵制。19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从英国和联邦属土招募洋人来港当警察面临困难,那时曾当香港警察首长(处长)的港督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与他的智囊团,想起于一战时期欧洲多国曾于他们处于相同经纬度,山东及附近地区招募华人到欧洲战场(史称「华工」),担任支援工作及在关键时刻实际参与了战争,华工刻苦耐劳、忠心和英勇。刚巧当时及随后的威海行政长官骆克Stewart Lockhart和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都曾与梅含理在港共事,便有在威海招募当地人来港当巡捕(当时香港译Policeman警察为巡捕)的构思,经多方商议后,便推出这创新计划,1920年9月香港派出两名洋警察到威海,由威海华务司协助招募,应征者身高需五呎六吋(167CM、5.48英尺)或以上,20至25岁的男性,身体强壮,学历和语言能力没有要求。因他们训练后来港不需要与本地人沟通,只需忠心及勤力便可,挑选时特别喜欢手掌粗糙(曾从事劳力工作和文化水准不高)的威海人。

训练后以合约形式聘用来港当巡捕,主要是派到不需与本地人接触的岗位,山顶警署、湾仔峡警署(现为警队博物馆)、香港岛冲锋队、交通部和新界偏远地区,边界及押运船只到内地与东南亚等工作,合约完表现好,可回威海后再续约来港,很多回乡娶妻及带回香港,展开与香港及有些后来移居外国的前世今生,自此,一批又一批的威海人来港当差,很多在港落地生根,他们的后代已成为地地道道的香港人,服务于不同行业了。

第一批50多名威海巡捕来港已有百年,威海政府特别为此派出一队专责摄制队伍寻找他们这100年在港的足迹,包括当年在港登岸的蓝烟囱货仓码头,他们曾服务过的山顶和湾仔峡警署等。

下次香港警队到内地招募,不妨到威海走走,延续这百年情。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