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 观光工厂|摩登食经

去台湾四天,参观了两家在高雄的观光工厂,第一家生产花枝丸,第二家做乌鱼子,令人印象深刻。

所谓观光工厂其实就是详尽介绍自家产品的展览馆,大部分都设在生产设施或企业总部,内部装饰成主题公园般,用上大量多媒体和道具,客人参观前先听讲解人员介绍品牌历史和营商理念,再隔着玻璃观看生产线,不论是新鲜烘出的凤梨酥或从生产线吐出来的花枝丸,都令人觉得有趣。客人可自己试试落手做或到商店选购产品,有的观光工厂更设有餐厅,客人可品尝各式商品。

这类活动让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客人回到本国后亦会向亲友提及自己的参观过程,提高品牌曝光率。

台湾企业都花心思为商品加点故事或典故作包装。厂商引入先进机械生产传统食品,加入现代化包装,成功打入年轻一代的巿场。台湾人热情,服务殷勤,但厂商并未因此松懈对员工的培训,其中一家厂商很简单地说明个中原因:「我们每年花3000万台币作培训,若不花这笔钱,我们会失去更多利润。」维格饼家对员工的训示更是一针见血:「你代表的不是维格,你代表台湾。」

台湾多个品牌在国际取得成功,争鲜和贡茶成为知名饮食品牌。可见一个产业的成功不能只靠业内人士。台湾农业为业界提供优质而可靠的食材,机械制造业为厂商度身订做生产器械,各级政府每年举办饮食比赛,如:台北牛肉面节和伴手礼(手信)比赛等,提升业界的地位,亦刺激民众消费。

最后就是台湾业界的胸襟和视野:厂商都制定十年以上的长线发展方针,而且厂商间不以价格拉锯为竞争手段,反而以扩展巿场为目标,成功增加销售额。反观香港政府和商家都缺乏远见,空说唱好香港故事,又怎会成功?

刘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