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 乌金|摩登食经

香港的乌头大多是淡水养殖,属低价鱼,不过乌头在台湾是十分矜贵的鱼种。台湾的乌头都是跟随洋流回游,身型普遍比香港的大。当地人会把乌鱼分成不同部位发售:乌鱼子(卵)、鱼膘(精囊)和鱼腱(扣,消化器官)和鱼肉,当中乌鱼子最矜贵。

乌头从卵孵化到成熟要二至三年,未成熟之前乌头是「雌雄同体」,在繁殖期前才自行转成雄性或雌性。每年秋冬乌头会从北向南,沿着台湾西岸游到南方产卵,故此每年冬天新竹以南至屏东都能捕捉大量乌头。

乌头遍布全球,从地中海到巴西都能看到乌头的踪迹。最早有关乌鱼子的记载是希腊人把乌鱼子制干,用蜜蜡封存。台湾人制作乌鱼子已经有400年历史,高雄是乌鱼子产地,昔日有很多作坊制作乌鱼子。17世纪荷据时期,荷兰人向汉人抽取十分之一的渔猎税。后来明郑时期渔民要先缴纳渔税并领取乌鱼旗,挂有乌鱼旗的船才可以捕乌头。

制作乌鱼子并不复杂:先用清水清洁乌鱼子,尽量剔除血块,用绳子绑好切口,下盐腌渍。视乎乌鱼子大小,腌渍数小时至两天就够。腌渍后冲洗去盐后整理好型状以重物压著定型,最后放在阳光下晒干。

制作好的乌鱼子呈橙黄色或赤红色,放在灯光前会略带透明如同琥珀。乌鱼子是一流的下酒菜,撕去薄膜后可以直接切片食用,亦可以把烈酒点著,把乌鱼子放在火焰上烘烤一会,切片跟萝卜片一起食用。

乌鱼子在欧洲、日本和台湾都被视作珍品,老饕们对其甘香趋之若鹜,故台湾人称乌鱼子为黑金,有机会到台湾可以买点乌鱼子做手信。

刘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