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碌柚 椰子 西瓜波|猛料阿Sir讲古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都分别在物质条件不丰足的年代,在世界不同角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足球员。
中国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年)生于香港,小时候被父亲送到梅州生活。他喜欢踢波,但那时梅州仍未有甚么足球设施,遑论特别制造的足球,他便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碌柚当波踢,因碌柚成熟程度不同而有不同重量,使他踢波的脚法既可轻又可重,回港后有机会参加不同比赛,一踢成名。他曾带领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足球赛,1950年代于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出任教练带领中华民国代表队于决赛击败南韩,连夺两届足球金牌,被誉为「香港和中国球王」,那时有一名句「看戏要看梅兰芳,睇波要睇李惠堂!」
另一位大家认识的就是球王比利(1940-2022年),生于巴西,被誉为「森巴足球」之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足球,但家庭非常贫困,经济条件太差买不起足球,他就把椰子壳当足球来踢。有一次他和小球员在踢一个椰子壳时,路过的陌生人好奇问他为甚么要踢椰子壳,他说他们踢的不是椰子壳,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足球。他后来惊世的足球故事和成就都是从椰子壳踢出来。
香港亦于不同年代出了多位非常有名的足球名将,他们出身都不是特别显赫和家境富裕,很多位都是小时候在波地(公园的多用途小型球场)踢「西瓜波」开始,慢慢走上足球成功之路。那时黑社会横行,波地是他们吸纳年轻会员的地方,不被黑社会踢入会已是万幸。
「西瓜波 Watermelon ball」,是香港著名工业家蒋震于1959年发明及开始制造,他当年研制出一部可喷出两种颜色塑胶料的机器,啤出红白两色的圆型胶球,像一个西瓜。据说他研究出此技术,灵感源于对长江和支流嘉陵江交汇的印象,两水相汇成一清一浊,界限分明。他创出的崭新生产方法,很快便被当时的山寨工厂模仿及大量生产,更啤出不同大小的西瓜波。因价钱便宜,广受香港小朋友,特别是喜欢踢波的男孩子欢迎。薄而坚硬的塑料减低了球的弹力,很适合市区狭窄的地方踢来踢去,无意中造就出不同年代的球星。
从此可见,个人理想不会被经济条件所限制,只要有梦想,努力去实践,凡事可成真!
前高级警司/警察博物馆咨委/通识研究硕士
何明新
西瓜波
中国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年)生于香港,小时候被父亲送到梅州生活。他喜欢踢波,但那时梅州仍未有甚么足球设施,遑论特别制造的足球,他便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碌柚当波踢,因碌柚成熟程度不同而有不同重量,使他踢波的脚法既可轻又可重,回港后有机会参加不同比赛,一踢成名。他曾带领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足球赛,1950年代于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出任教练带领中华民国代表队于决赛击败南韩,连夺两届足球金牌,被誉为「香港和中国球王」,那时有一名句「看戏要看梅兰芳,睇波要睇李惠堂!」
另一位大家认识的就是球王比利(1940-2022年),生于巴西,被誉为「森巴足球」之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足球,但家庭非常贫困,经济条件太差买不起足球,他就把椰子壳当足球来踢。有一次他和小球员在踢一个椰子壳时,路过的陌生人好奇问他为甚么要踢椰子壳,他说他们踢的不是椰子壳,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足球。他后来惊世的足球故事和成就都是从椰子壳踢出来。
香港亦于不同年代出了多位非常有名的足球名将,他们出身都不是特别显赫和家境富裕,很多位都是小时候在波地(公园的多用途小型球场)踢「西瓜波」开始,慢慢走上足球成功之路。那时黑社会横行,波地是他们吸纳年轻会员的地方,不被黑社会踢入会已是万幸。
「西瓜波 Watermelon ball」,是香港著名工业家蒋震于1959年发明及开始制造,他当年研制出一部可喷出两种颜色塑胶料的机器,啤出红白两色的圆型胶球,像一个西瓜。据说他研究出此技术,灵感源于对长江和支流嘉陵江交汇的印象,两水相汇成一清一浊,界限分明。他创出的崭新生产方法,很快便被当时的山寨工厂模仿及大量生产,更啤出不同大小的西瓜波。因价钱便宜,广受香港小朋友,特别是喜欢踢波的男孩子欢迎。薄而坚硬的塑料减低了球的弹力,很适合市区狭窄的地方踢来踢去,无意中造就出不同年代的球星。
从此可见,个人理想不会被经济条件所限制,只要有梦想,努力去实践,凡事可成真!
前高级警司/警察博物馆咨委/通识研究硕士
何明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