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耀 - 谁是中风高危人士?|明言健坊

中风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胆固醇,曾经中风或小中风者、有抽烟喝酒习惯者、或患上心房纤维性颤动的老人家都是高危险群。另外,有心脏瓣膜问题、风湿性心脏病、颈部曾接受电疗都会增加中风风险。目前有几套教导普罗大众识别中风的简易口诀,比如「FAST」:F(Face)脸部协调,A(Arm)手脚灵活度,S(Speech)语言能力,T(Time)时间紧逼。意谓血管栓塞病人若能及时掌握病征、尽速就医,治疗得当便能减轻中风引致的伤残程度。

许多人将麻痺感觉与中风划上等号,其实身体麻痺不一定是中风,比如脸部神经线瘫痪可以是病毒感染所致、睡眠中长时间压到手臂神经线也会有麻痺感。因此观察言语能力及半边肢体力度是否正常,反而是较为可信的判别指标。治疗中风必须与时间竞赛,病人就医后临床医生会判断病人是否有中风症状,再借由电脑断层扫描断定属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

若被确诊是缺血性中风,就有所谓「黄金三小时」或「黄金四个半钟头」的治疗窗口,医生会争取时间为病人施打静脉溶栓针。除了中风情况轻微毋须溶栓外,有几个状况也不宜打溶栓针,比如中风已成形,溶栓治疗的目的在拯救脑细胞,若中风成形就没有施打的意义。中风范围太大也不宜施打,这类病人溶栓后出现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太高。病人本身正服食薄血药、抗凝血度偏高、中风时头部受伤、骨折或者之前刚动过手术等等,这些情况都因为增加出血危险,而不适合打溶栓剂。
施明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