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坤 - 宝贵一课|气定乾坤

「爸爸,我不想和那个人坐在一起,他身上有味道」……想像一下,如果在熙攘的车厢,有汗浸衣衫的基层工友或是外籍劳工相邻而坐,身为父母者,该如何回应孩子的童言无忌?

有一位父亲的答案是这样的:「你知道那人身上是甚么味道吗?也许,是一个人每天工作了14个小时的味道;是他们做了我们都看不起的工作的味道;是一个人非常想念家人的味道……」

虽是小事一则,但其中的道理却对天下孩子和父母都是宝贵一课。教育,从来贵在不仅言传、更要身教;今天在幼小的心田栽下甚么种子,他日就会结出甚么果实。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如今我们努力推动环保、为下一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我们用行动影响行动,引领下一代共同参与其中,让孩子们看到、知道我们正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

久久为功、定有所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以下两位中五女生,钟同学和杨同学的小故事,就是令人心生欣慰和希望的好例子……

她们在校园生活观察到,同学们每天午膳产生大量厨余,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能如何善加利用呢?经过一番资料搜集,她们发现,原来厨余能够通过光合细菌和厌氧细菌进行分解,继而在缺氧环境下发生代谢作用以产出氢气,氢气又能转化成能源。可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找到厌氧细菌?于是,两人做了一般同龄人不肯做的事——忍着恶臭从沟渠内挖取污泥,再拿到实验室加工,以采集足够的厌氧细菌!

就这样一次次采集、一次次失败之后再尝试,她们终于得出实验结果:每100克厨余能产生140毫升氢气,每公斤氢气能产生33.33度能量;如此类推,假设每天可处理100吨厨余,每年便可产生153,300度电,足够约50个三人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同时有助每年减少约85,000公斤碳排放……她们研发的产氢发电装置更在不久前的「环保智慧能源大赛」中夺得中学组二等奖。

其实,两位中五女生何尝不是以娇小的身躯在「沟渠下、污泥里」,为我们也上了宝贵一课!谢谢孩子们!与我们分享心中的绿色未来。你们的梦想,也将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杨松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