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 幼儿长者易染肺炎链球菌|联盟之声

根据卫生署数据,肺炎是本港第二大杀手,二〇〇九至二〇一九年间发病率为每十万人有一点七至二点九人,以五岁以下和六十五岁及以上人士最高危。肺炎链球菌可引起鼻窦炎、中耳炎、肺炎,上述两个群组患上侵入性肺炎链球菌疾病后,病情通常较严重,或出现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如脑膜炎、菌血症及败血病等。由于肺炎链球菌能存活于人体的鼻及咽喉,即使是健康人士也可以是带菌者,因此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有助预防自己及身边人遭到感染。

有患者以为患过肺炎链球菌疾病后,日后有免疫力。事实是肺炎链球菌有逾百种血清型,即使患上某一种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亦未必能对其他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产生免疫力。此外,肺炎链球菌感染一般以抗生素治疗,但此病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正逐渐增加,因此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比治疗更为重要。

本地的建议是,两岁或以上高风险人士,包括六十五岁或以上的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应先注射十三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一年后再接种二十三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便可获最佳免疫反应。要注意的是,长者建议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亦即「左流右肺」,同一日内在不同手臂注射,因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流感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凡六十五岁或以上长者可参与政府疫苗资助计划,获资助接种十三价疫苗或二十三价疫苗,市民可向医生查询或参详衞生防护中心的网站。

另外,肺炎链球菌疫苗亦可与二〇一九冠状病毒病疫苗同时接种。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后,身体约需两周产生抗体;冬天是流感高峰期,市民宜及早接种疫苗,于高危时期便可获充足保护。

周睿博士(中文大学药剂学院高级讲师)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及中文大学药剂学院30周年药物安全专题系列
联盟之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