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 - 哥德堡变奏曲|科普空间

巴赫的作曲,琳瑯满目,其中最精采一曲,是哥德堡变奏曲(哥曲),写于一七四一年,包括一首Aria和三十段变奏,为纯琴键作品。当时的一位俄国大使常常到访莱比锡—巴赫工作之地,这位大使经常失眠,每次睡不着便吩咐一位名为哥德堡的随从弹琴给他听,促使入眠,后来他请巴赫写些乐谱给哥德堡弹奏,成就了音乐史上的一件珍品。如果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一大枱的满汉全席,哥曲是一个人的怀石料理。

我最钟爱的是Rosalyn Tureck一九八八年的录音版本,胎教儿子时家里日夜不停播放。Glenn Gould的前后两个版本也不错,自己比较喜欢晚期的,长了十二分四十四秒,年轻时锋芒毕露的Gould变得沉实内敛,不过要忍受他的哼声。Angela Hewitt二○○○年的可能是史上收录哥曲最长的版本,足足一小时十八分二十五秒,相对于Gould的慢版才五十一分十八秒。又听过日本音乐人清水靖晃五支色士风四把低音提琴的别开生面版本,可惜比较单调,有点沉闷。近年的有Simone Dinnerstein,感觉是有时过快,有时过慢。亦有郎朗的,精采部份是有,不过我自己比较保守,始终接受不了他的形象,太pop。

二○二○年巴赫专家Trevor Pinnock推出了一个全新面貌的哥曲录音,根据Jozef Koffler的安排,用上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巴颂管和弦乐器,是从未听过的演奏方法。Aria响起时感觉有点怪怪的,还以为是用了电子合成器,但听下去又好像很不错,是新瓶装旧酒,挺得意的,大家不妨找来听听,会是个前所未有的哥曲聆听经验。天时暑热,难以入眠,还好有悠扬乐韵陪伴漫漫长夜。
陈家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