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达智 - 非遗香港长衫知多少|讲是非

还以为自己对长衫或旗袍有起码的认识;遇上高人,不消一两个回合,即觉在下认知非常一般,欲知多少少,不妨今晚十点三十分,跟我一起听香港电台第一台通识节目「讲东讲西」,由专家嘉宾李惠玲及吴国禧两位博士分享「香港长衫非遗之光」。

透过研习长衫历史及制作技巧,力行穿上长衫于平常生活的「长衫荟」成员的介绍;逐步感受他们对华人「衣、食、住、行」传统生活文化「衣」积极保育的意义。

本年九月二十二日将发行的特别邮票,以「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为题材,以志本港长衫制作于二○一四年及一七年先后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二○二一年获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缝制技术受到东西方服装设计影响,形成香港独特的长衫制作技艺。香港邮政称:特别邮票是展示这具有非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工艺。

说起长衫制作,相信不少人质疑:何解国家级非遗荣誉落在香港而非上海?众所周知,长衫黄金时代正值上海十里洋场之辉煌、生活亦糜烂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年中国以至远东地区,几乎一切流行文化皆以上海滩为桥头堡、发酵场,探险家至向往之乐园;长衫设计及爆光程度达至巅峰!

峰回路转,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后,一切旧世界生活习惯被批判,位高权重至国家领导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穿上长衫外访,亦被严厉弹劾,上海长衫发展骤然而止!

是否当年上海唯我独尊,除她之外,其他省巿,如英殖香港就没有长衫文化?不是!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及香港各有独特地位与生活文化,同样华洋杂处且于四九年后承接众多南来人士,他们的资金、文化底蕴、各种范畴的技巧与艺术、生活习惯的特色,一时之间看似杂乱无章,稍待吸纳香港渐生光华;在上海已无出路的长衫,身怀绝技南来的「上海师傅」却在香港跟本地惯造英式服装的Tailor,吸收西方日新月异的生活特色,透过不同媒介如荷李活电影,带动时装设计变动的影响,渐生港式长衫技巧的全新形象,且透过本地制作电影,影响本地及海外华人的衣着品味;透过好几套荷李活国际电影将港式长衫带入全世界观众的眼球。

一九四九年后,长衫在内地一度消失,九十年代后再浮现,淍零不止独特的制作技巧,乃至穿着仪态亦流失;时而势易,香港承接使命,长衫于此延续、一度强化,纵使近年长衫穿着被全球化(美国化)Casual Wear逼至墙角,香港技巧演练的长衫仍具特别意义,成为中式传统衣着一张独一无二静放光芒的名片!
邓达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