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沁人心脾的「雪糕刺客」(二)|北漂见闻

笔者在上周专栏提到,近年来动辄十多至二十元(人民币,下同),甚至数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贵价雪糕,总是把消费者「刺」到肉痛,因此亦被称为「雪糕刺客」。

让消费者略感欣慰的是,本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表明当局开始监管对这种标价不透明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不标示或显著弱化标示,以对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价格欺诈行为。

该规定实施后,多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开始跟进执法。例如上海市某个区日前对雪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杂货舖、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商户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江苏南京市某区在检查中发现两间超市的雪糕未张贴价格标签,已对其立案查处。

广东佛山某区四间商户未明码标价被责令整改;江苏常州部份商户未在雪柜周围张贴雪糕相关价目表,执法人员立即约谈商户负责人。以上监管规定及系列执法措施,被一些网友亲切称为「雪糕护卫」。

雪糕行业的利润有多高?笔者翻查相关上市公司的年报,结果显示毛利率介乎30%至40%之间,虽然称不上暴利,但亦有足够空间,让厂商及零售商户进行营销,从而创造品牌溢价。笔者真心希望,厂商能将利润投入产品研发,打造出更健康、更亲民的产品,如此才能长久赢得消费者青睐。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