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细味香港|镛融芯语
一年一度的书展在上周三举行,往年我甚少到场,因人太多,买书的话我通常到书店。不过今年主办单位贸发局在「文艺廊」特设了「细味香港」的展区,邀请我们借出一些酒楼有纪念价值的旧物,因此特别去看,也细味了一次昔日香港的酒楼文化面貌。
「细味香港」展区位于三楼,与人流如鲫的书展会场有点距离,令参观者可静心欣赏展品。主办单位今次很有心,邀请了香港掌故专家郑宝鸿、中华厨艺学院等一同借出珍藏,展出香港过去大半世纪酒家和餐厅的饮食风貌,包括半世纪前莲香楼的月饼广告、浅水湾餐厅的餐牌、一九五四年介绍西餐厅的香港旅游指南,以及我一见倾心的两幅旧酒家毛笔手写菜单,字字如铁画银勾,至今仍念念不忘。
其中一个展柜集中展出中式酒楼的摆设、用具,当中包括我们借出的珍贵收藏,特别要介绍的是一件青花瓷注水暖碟。注水暖碟源自华北地区,在清代十分盛行,天气寒冷时,大户人家经小孔注入暖水盛载汤羹,以保持热度,可算是民间智慧结晶。现在酒家大多以蜡烛坐热汤翅,镛记多年前购入了一批注水暖碟,让客人可以借古人的智慧,享用温热的汤翅,此次展出的暖碟虽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但盛载丰富的饮食文化,反映饮食习惯演变,富有历史价值。
另外,我们借出了一套旧式茶盅。广东人也叫茶盅做焗盅,镛记约在七十年代开始采用印有镛记专用花纹、烫上金边的白瓷茶盅。由于易碎及容量细,加上一家大细饮茶的文化逐渐流行,茶盅渐渐式微,被茶壶取代。这套茶盅只留存了一套,我们对之珍之重之,十分有纪念价值。
同时借出的还有一本七十年代的厅房簿,A1的超大尺寸尽显大气,当时是方便员工翻查及安排登记客人订座。随著时代变迁,订座改为数码化,这本手写厅房簿已化为历史回忆。
年前镛记大装修,我们翻箱倒栊找出不少珍贵物件,非常高兴能借此次机会,将少数宝贵藏品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在未来日子,有机会将更多旧物呈现予食客和大众,让大家对粤菜文化及香港酒楼的演变历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细味香港」展区位于三楼,与人流如鲫的书展会场有点距离,令参观者可静心欣赏展品。主办单位今次很有心,邀请了香港掌故专家郑宝鸿、中华厨艺学院等一同借出珍藏,展出香港过去大半世纪酒家和餐厅的饮食风貌,包括半世纪前莲香楼的月饼广告、浅水湾餐厅的餐牌、一九五四年介绍西餐厅的香港旅游指南,以及我一见倾心的两幅旧酒家毛笔手写菜单,字字如铁画银勾,至今仍念念不忘。
其中一个展柜集中展出中式酒楼的摆设、用具,当中包括我们借出的珍贵收藏,特别要介绍的是一件青花瓷注水暖碟。注水暖碟源自华北地区,在清代十分盛行,天气寒冷时,大户人家经小孔注入暖水盛载汤羹,以保持热度,可算是民间智慧结晶。现在酒家大多以蜡烛坐热汤翅,镛记多年前购入了一批注水暖碟,让客人可以借古人的智慧,享用温热的汤翅,此次展出的暖碟虽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但盛载丰富的饮食文化,反映饮食习惯演变,富有历史价值。
另外,我们借出了一套旧式茶盅。广东人也叫茶盅做焗盅,镛记约在七十年代开始采用印有镛记专用花纹、烫上金边的白瓷茶盅。由于易碎及容量细,加上一家大细饮茶的文化逐渐流行,茶盅渐渐式微,被茶壶取代。这套茶盅只留存了一套,我们对之珍之重之,十分有纪念价值。
同时借出的还有一本七十年代的厅房簿,A1的超大尺寸尽显大气,当时是方便员工翻查及安排登记客人订座。随著时代变迁,订座改为数码化,这本手写厅房簿已化为历史回忆。
年前镛记大装修,我们翻箱倒栊找出不少珍贵物件,非常高兴能借此次机会,将少数宝贵藏品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在未来日子,有机会将更多旧物呈现予食客和大众,让大家对粤菜文化及香港酒楼的演变历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