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 情绪超载的苦恼|慧眼看世界

陪伴了香港人多个岁月的熊猫「安安」日前去世,一些大家喜爱的香港作家、导演、艺人和公众人物也相继辞世。倘若人们看到这些消息,不期然会连结亲友离世或移民等生离死别的情境,对香港社会变化感到唏嘘或愤怒,则可能已出现情绪超载,需要找方法平衡身心。

现代人除了要面对资讯泛滥的时代,也要设法抽离负面事件和新闻所带来的情绪困惑。虽然人类生存基于「追求快乐,逃避伤害」的机制,但为了保护生命,大脑会习惯关注负面讯息。在社交网发达及网上资讯不断主动推送的情况下,大脑面对太多沉重的讯息会出现超载,干扰身心健康,从而引发认知扭曲、产生焦虑和同理心苦恼。

神经科学家发现人们出现认知扭曲时,会放大触发成因的影响,从而劫持情绪,将人们带入更深层的负面状态中。常见的扭曲包括以极端角度看世情、容易将事情灾难化、在没有充份的证据下,对接收的资讯深信不疑、放大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用以偏概全的方式去演绎个别事件,并将之变成行为现象和模式。

近年不少人都有一种现象,就是喜欢阴谋论,倾向选择「?听」的观点,出现过份同情心或仇视非同路人等。虽然部份人会选择「麻木」应对,可是更有效的方法是锻炼正向情绪和多元批判性思维。
张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