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 最低工资迷思|慧眼看世界

最低工资委员会正检讨最低工资水平,社会又再就最低工资进行争论。对大部份打工仔来说,最低工资的意义不大,因为他们的时薪随时高过法定最低工资。对于无讨价能力的基层或长者来说,提升最低工资好像是唯一的出路,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简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最低工资若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会促使老板减少职位供应,令不少打工仔的最低工资变成最高工资。至于无能力在职场竞争的人,更被排挤出职场外,变相增加政府应付失业救济的社会福利。由于社会转型,「外包平台」产生「零工经济」的合约制工作,让资方可透过这类承包的方法开销处理打工仔的工资,避开最低工资的限制。

当局不能只靠一个委员会去审视最低工资的水平,需要建立全面统筹和跨部门合作的机构,以「见树又见林」的方法改革和管理劳资市场和劳工福利事宜。因为缺乏竞争力的人不易受惠于更高的最低工资,维持现行最低工资又不能解救他们的生活问题,故此政府可针对某类较难请人的工种及某年龄层,以社会福利成本作参考,在不调升最低工资下,津贴某工种雇主或一般雇主,从而增加招聘低收入和低竞争力人士。这策略可减低商界的经营压力,又能直接帮助弱势人士,减少福利养懒人的机会。
张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