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 基层医疗是保健良药|联盟之声

早于一九八九年,本地已推行基层医疗,然而时至今日,成效仍有待改善。个中原因,除了政府宣传力度不足,也与市民的意识薄弱有关。「治未病」是中医的说法,亦是老生常谈,即于未有疾病出现前,做好预防工夫。但都市人已习惯在不适时求医,或步入老年才养生,往往错过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时机。

如要获得优质生活及健康身体,金钱及物质的助力其实不大。健康无价,我们要自行保养,做好自我管理,才可巩固身体机能,避免百病入侵。拥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享受人生或做想做的事,至于如何做到,方法其实十分简单,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管理体重、压力纾缓及思想正面等,全都是耳熟能详。上述种种都是天然的良药,可活化身体机能,延缓老化。此外简单如量血压或量体重,也能反映身体状态,加上定期接受身体检查,便可于未有病征或小病小痛时获得治疗,避免恶化成大病。

除了自己努力,也可使用社区服务,包括政府大力推动在全港十八区相继选址成立的地区康健中心和康健站,以及社区家庭医生等;这些专家不仅可以治病防病,也能提供指导、解答市民对健康的疑问。同时大家也可留意这些地方的活动或所发放的资讯,特别是已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胆固醇,或是其他都市病的人士,虽然这些问题已是十分常见,但市民仍应多加关注各项指数,也必须与相关专才密切联络,适时改变控病策略,避免出现并发症。

小病比大病好,无病比小病好,千万别以为生病是合理之事,特别是长者。其实只要管理健康得宜,年老也可以精神奕奕,身体强壮,有余力去享受精采人生,也能减轻家庭与社会的医疗负担。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主席袁少林
联盟之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