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 珍惜与可惜|慧眼看世界

「珍宝海鲜舫」无人接手要离开香港,却传出「太白海鲜舫」有白武士接洽,可望有复业机会。倘若经营海鲜舫的理念没有突破,附近又未能建立饮食娱乐以留住食客的生态,还有多少港人单纯为了「保育」香港特色的食肆而光顾海鲜舫呢?

过去香港人要食中式海鲜餐,老远跑到西贡或鲤鱼门,也未必会到香港仔的海鲜舫,因为近年海鲜舫的目标客户多是内地旅客,流失了大量港人生意。现在大部份缅怀珍宝海鲜舫的片段,都是八九十年代港人饮茶食饭的画面,可见二十年来海鲜舫并未在新世代的港人心中留痕。

香港饮食业在疫情下有多艰难?参考快餐集团大家乐的业绩可窥一二。虽然大家乐截至三月底录得盈利大约二千万元,但若没有政府因应新冠疫情提供的宽免及资助合共逾亿元,它的业绩早已「见红」。大家乐的主要收入来自快餐,并非大型酒席;即使禁堂食,外卖也让它可持续经营下去;加上餐单包罗早午晚市,受到疫情和经济下挫的冲击相对较少。中式海鲜食肆经营成本高,无论人力和食材都较一般食肆多。试问早已日落西山的海鲜舫,如果没有当局策略性的支援,莫说在疫下,就算正常日子也难以生存。

在新常态下,人们需要珍惜的是回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事物只有慨叹可惜。
张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