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 - 《洛神赋画》中华文化教育突破点|李居明大师会客室

最近香港一则很重要的文化新闻,便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开幕,可以观赏到来自北京故宫的珍贵文物,这是香港人值得支持和参与的盛事。

但我从事堪舆风水行业四十多年,一辈子在研究中国古文化应用,见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风水,忍不住要说几句。中华文化早有「呼形喝象」的整套峦头学理,建筑物不可无心、不可缺角、不可下窄上阔,视为大大的不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缺了「东、南、西、北」四个角,而且这种下窄上阔的建筑物,如站在一座欲倒的危墙之下,从心理到视觉都令人产生倾倒被压之感。北京故宫紫禁城乃易经及堪舆文化所设计的中华瑰宝,香港故宫设计全违逆中国堪舆文化,令人痛心。

是次瞩目的展品为根据三国曹植所写的《洛神赋》,由东晋顾恺之绘画的《洛神赋图》,描述曹植于洛水遇仙的故事。中国古文化中能有诗传世,也同时有名画传世,只有曹植的《洛神赋》联同顾恺之的《洛神赋》画卷有此殊荣。这次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是香港人的荣宠。可惜香港人并不知晓此画之来头不小。今年内地爆红连续剧《重生之门》,以此洛神画为题材,于网络大红大紫,令曹植遇仙的故事又甚嚣尘上。

而我有因缘曾经将曹植、曹操、曹丕的「曹门情事」写成不一样的「洛神」故事搬上粤剧舞台,新光戏院将于十月份隆重公映《新洛神赋》,并向曹植及顾恺之致敬,向此中华文化瑰宝致敬。目今国教的突破点,可能要一个特别的主题,除了年轻一代可以去故宫欣赏这幅名画,学习曹植的诗篇,也可从粤剧的演出增加对中国古文化的认识。
李居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