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 - 一图胜千言|马不停蹄

每次看马会的广告及宣传海报,都被那些照片吸引。相中的马匹及人物都拍得纤毫毕现、巨细无遗,而且神态动作捕捉得很完美。我自己也是拍照狂热者,有去拍摄鸟类和大型活动,亦愿意投资在相机器材上,但我拍的马,跟马会的水平相距太远了。原因何在呢?

一天有机会遇到几位马会的专业摄影师,我和几位爱好摄影的朋友立刻把握机会,趁机请教。细问之下知道,他们除了拍摄赛事,也拍摄胜出的马匹,以及练马师、骑师及马主的表情动作,还有官方的「拉头马」及其后的访问和颁奖仪式等。马会亦有指定摄影师在不同的重点影相范围。

老友即问起专业问题:是否用「快门先决」?要自动追焦?1/500秒或以上?镜头用70/200mm?ISO 200或以上?拍日夜马有无分别?难得有机会请教顶级高手,问题十分深入。

为何不用脚架?因为要快速转移阵地,而且每个摄影点的要求也不同。更因摄影师已经要挂上一个巨型相机、两个不同焦距的镜头,夜赛有时还要加上大型闪光灯,负重达二三十磅,再带脚架便不太实际了。由此推测,他们的臂力、肩膀肌肉,想必优于常人。

问最难拍的是什么?原来不是冲线,因为已经太熟习拍这些了。他们转动相机,跟马的奔驰速度,配合得完美无暇。最难的,反而是在「凯旋门」拍摄马主牵引胜出的爱驹「拉头马」。何解?

许多马主及其亲友,「拉头马」时皆忘形地望著马匹、骑师,甚或继续互相祝贺。但刚跑完的马耐性有限,骑师亦要赶过磅,不拖延派彩;所以拍照的时间其实只有十来秒,经常没法令所有人都望著镜头,于是拍出来的,不一定令所有马主及亲友都满意。

摄影师说,有几位练马师和骑师,较肯多花一点时间拍照,相当合作;当中有两位练马师还真表情丰富,上镜较生动。

问最辛苦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说:下雨!平常天热,日晒已经难挨,但下雨天无法一手举伞,一手拍照,只可任由雨水淋打,有时连相机亦保护不了。更甚者是,拍出来的照片,肯定不如天清气朗时的好看。

有无试过「碰钉子」?有一位忆述,一次有位骑师同日赢了四场,非常难得,他要求该骑师在马背上举起四根手指,骑师却不肯。到了尾场,该骑师又多赢一场头马,今次终于肯举起五根手指拍照了。他才明白可能也有些顾虑!

另一摄影师记得,有一次颁奖,有位颁奖嘉宾把奖杯的木座也拿了起来,结果在颁的一刻,木座跌下,幸好大家镇定自若,不致拍照不成。

另一位加了一句:我见过女士在颁奖拍照时,帽子被风吹掉,很是尴尬。

我老友说,「我最难忘的是,有一次有位马主的女亲友,穿得非常性感的来拉头马,引来许多目光。我在那拚命的拍,至于那匹马叫什么名字、骑师是谁,我们都未有注意;到今天,也记不起来!」
马识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