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领袖摇篮—香港警察训练学校|猛料阿Sir讲古

香港警察训练学校(警校),于二○○六年起纳入警察学院一部份,是世上其中一间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一八六○年,香港成立了警察训练学校,不单止训练警察,亦培育军政商界领袖。那时正值清朝咸丰和同治年代,举世瞩目的圆明园刚被英军军头额尔金(James Bruce)下令放火烧毁,以及联同法国军队共数千人肆意破坏、抢掠;日本是幕府年代,明治仍未维新;远在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状态。

警校一位毕业生李家超,刚当选第六届行政长官。殖民地时期,总督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一八八一年来港当官时,曾在警校受训,一八九三年当上警察司(警务处处长),后曾短暂于斐济群岛任总督,一九一二年回港担任第十五任总督直至一九一九年。百多年来,在警校受训成为各界领袖者,不计其数,这里不但训练警察,亦提供训练给不同部门的领袖,与不同国家和地方训练机构和大学交流及交换不同训练心得。回归前,长期有教官在英国汉普郡Bramshill The Police Staff College任教,同时教学相长吸收外间知识;回归后,派出教官长驻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等机构。在香港除训练警察外,很多政务官入职时都在警校参加Leadership Training,他们的领导才能是由此受启发。很多曾受训者,转职或退休后在各领域及世界各地各展所长。

有人说现时香港给人有「武官当道」的感觉,相信这些人只看得古代戏剧多了,现代官员无分文武,警校训练多元化,受培训者,特别是管理阶层,既能拿枪更能拿笔,这里能海纳百川,包容及融会贯通不同领域文化和知识,训练出一代又一代军、政和商界等世界级领袖。

回顾过去,一八六○年代至一九二○年代,临时警校因不同需要和拨款问题分别设于不同地方,当中包括中央警署(大馆)的裁判司署、图书馆和会议室;半山的八号警署(Upper Level Police Station)及位于现今PMQ的皇仁书院。一九二○年代在大馆开办较有规模的警校,训练了很多来自山东威海衞的警察;因交通不便,更分别于不同时期在九龙新界租用不同地方,为不同人员提供度身定做训练,这做法直至日本侵略香港才停止。

香港重光后,百废待兴,坚尼地道日占时期的日本国民学校复办临时警校,不久迁往赤柱圣士提反小学,同时于黄竹坑把一些战时货仓和附近农地改建为永久的警校校舍,后再短暂迁往窝打老道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直至一九四八年二月搬入黄竹坑警校,发展至今,是世上最先进和具规模的警察学府,是世界级领袖的摇篮。
何明新
最Hit
更多文章